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文教科卫新闻·旅游休闲
3  4  
PDF 版
· 嫦娥一号会“动脑筋”会“学习”
· 浙大教师将
划分为13个等级
· 用漫画讲《论语》
· 行风监督,让游客如沐春风
· “新西塘人新生活”活动别出心裁
· 神奇壮观的大堡礁
· 春游要注意皮肤保护
· 天目山第二届森林伞花节月底启动
·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高峰论坛将在临安举行
· 让居民轻松
愉快学知识
· 京腔京韵要走进课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院士昨来甬演讲,透露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嫦娥一号会“动脑筋”会“学习”
  本报宁波3月19日电 (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宁冰) “嫦娥一号”卫星近况如何?未来运行的200多天将遇到哪些挑战?卫星里有哪些“浙江元素”?今天,受宁波市科学与技术协会邀请,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叶培建来甬演讲,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除了介绍相关情况外,他首次透露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浙江人设计了中国探月工程标志;5月中旬,嫦娥一号将捕获整个月球图像;嫦娥一号寿命肯定超过预期的一年时间。

  “嫦娥一号里的‘浙江元素’特别多,我就算一个。”一开场,叶院士的幽默引来1500名听众的热烈鼓掌。他告诉大家,自己祖籍江苏,但从小在宁波生活,大学是在浙江大学读的,算得上“浙江人”。

  “万向”造太阳能帆板、“德力西”提供防爆起重机……提及嫦娥一号中的“浙江元素”,叶院士如数家珍。中国探月工程标志——“月亮之上”,正是出自书法圣地兰亭人顾永江之手。自幼有书法功底的顾永江,从事创意设计。他的“月亮之上”在网民投票中一举夺冠。叶院士感慨地说,“用古体书法传达中国深空探测的和平信念,这就是浙江人敢为人先的想象力。”

  “嫦娥一号目前运行非常好。”前不久,嫦娥一号刚刚经历了月食的考验,不少听众纷纷打听它的近况,叶院士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同时,针对此前坊间流传“嫦娥一号与地面失去四小时联系”,叶院士表示不仅确有此事,而且长达16小时之久。“但是,会‘动脑筋’的嫦娥一号会自己搞定这些问题。”

  嫦娥一号会“动脑筋”,全靠“刻苦学习”。叶院士介绍,考虑到月食问题,嫦娥一号设计时,经历了多次没有电加热的残酷试验,并预设148个故障预案。同时,在发射以及出现月食的前后时间,与澳大利亚、德国等可监测到卫星的国家建立联系,随时对嫦娥一号发送指令。

  据了解,今年8月份,嫦娥一号将再次迎来月食,受电池老化影响,这将是卫星面临最为严峻的考验。叶院士表示,嫦娥一号有着我国自主创新的自行运行能力,度过下一次月食没问题。

  对于坊间对嫦娥一号寿命的猜测,叶培建教授告诉记者:嫦娥一号寿命肯定超出预期设计的一年时间。叶院士解释说,为了使电池阵尽量获得日照,嫦娥一号需采用正飞和侧飞两种姿态,每三个月更换飞行姿态,以获得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力。今年5月,卫星处于正飞状态,将有望捕获整个月球三维图像。

  “卫星‘服役期’满时,正好处于正飞姿态。加之,取消中途修整节省的200公斤燃料。”叶院士掐着指头一算,“设备完好的情况下,嫦娥一号的工作寿命远不止一年。”同时,他表示,一定会最大化利用嫦娥一号的有效探测功能,不排除最后撞击月球的可能性,为将来更进一步的探月工作提供宝贵资料。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教科卫新闻·旅游休闲 00008 嫦娥一号会“动脑筋”会“学习” 2008-3-20 48256F32002924A648257411003C90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