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品牌企业“突发奇想”,在一分钟的电视广告里,背景音从“鼠鼠鼠”一直叫到“猪猪猪”,把12生肖叫了个遍。前不久一些电视台播出的这种“填鸭式”的广告,疑似有强迫人们被动接受的意味,立即引来了坊间普遍抱怨。
有道是“乐者,悦也”。如此的背景音,压根就没有让人有愉悦之感。令人诧异的是,这竟是商家“谋划了很长时间”的特别制作。据商家自称,所有的市场反应和争议都在预期当中,早就预料到会被观众骂为恶俗,他们正希望恶心的背景音成为“眼球经济”。
其实,不少商家刻意用不良背景音的感官刺激,来挑战公众的忍耐极限,已经是屡试不爽的“促销手段”。
在有些超市商场,其背景音的怪异也是在拿公众的感官开涮。本是半封闭的有限空间,顾客盈门,人流拥挤,商家单单就挑“刺激”的背景音:一早开门播放的是笛子曲,且是梆笛,尖利的音调让人头皮发麻;午后节奏急促的摇滚乐,更是“玩的就是心跳”。公众购物居然要承受如此强烈的“噪音”,实属被迫和无奈。
商家意欲何为?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超市这些背景音,初听时人们的情绪会随之亢奋,购物欲就会“膨胀”,不经意间就会买下原本没想买的东西。然而,这种亢奋的情绪很快就会抑制,就会觉得这背景音让人受不了,巴不得匆匆结账离开,还有谁乐意忍受“噪音”折磨,在超市逛上半天?于是乎,正中商家下怀。据业内人士透露,超市其实要的就是这样的商务效果:既要人流量大,又要流动速度快,顾客多买,买完就走。
商业广告也罢,商业环境也好,体现人文关怀的背景音应是赏心悦目的,张弛有度的,还有对公序良俗的起码尊重。不仅念及顾客的情感接受,还要体恤顾客的身心承受,使之与自由的、理性的利益互惠而形成和谐。然而,“强按牛头喝水”的背景音,不论如何花样百出,无不与猎取商业利益息息相关,无异于乡间农户让鸡舍的电灯昼夜长明,为的是人为催蛋。虽然,这不失为“出奇制胜”的叫卖,可能获得急功近利的商业效果,殊不知,久而久之却会被公众嗤之以鼻。
陷入困惑的背景音创意,折射了一些企业商务模式创新的困境。当营销策略、企业形象的种种策划在市场竞争中日益趋同时,商家若从文化、公益、健康、情感的诸多触点切入,何愁没有高人一筹、耳目一新的创新思路?何必借助机械的、物理的手段,从刺激公众感官的“另类”中产生灵感呢?一之为甚,其可再乎?但愿其他商家不会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