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 我省的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冯培恩教授今天对记者说,人们的关注焦点,一直以来多是如何加大投入总量。事实上,为了充分发挥我国研发投入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积极作用,在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更需要高度重视调整投入结构,优化投入配置,提高投入的使用效益。
一问:为何我国产品仿制多、创新少?
我国的产品,无论基础零部件还是重大装备,多年来大多数停留在技术引进、外国样品仿制、表面的和针对国情的适应性变动上。有的所谓集成创新或者组合创新,实际上是外国核心零部件与自制低成本非核心零部件的互适性拼装或组装。基础和应用研究投入的严重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长期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此外,专业科研院所耗费比高校多出一倍的经费所取得的专利数,只有高校的五分之二,发表的论文数只有高校的六分之一。企业每获得一个专利耗费的投入是高校的5倍,论文数的差距之大已经失去了比较意义。
建议:继续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研发投入,使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到2010年能达到2%,到2020年达到2.5%以上。同时,尽快把基础研究投入在研发投入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应用研究在研发投入中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研发投入的配置应更多向高校倾斜,继续加大我国研究院所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引导现有相当部分研究院所,视情况分别融入高校或企业。这样,既能使高校或企业的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又能使研发投入的使用效益得到显著的提高。并在政策上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大企业在应用及基础研究中的投入比例,促进我国企业研发能力的加速提高。
二问:为何高新企业多、自主创新少?
目前,政府的研发投入中有一部分被用于鼓励以进口零部件为核心组装高新产品的企业,支持用国外资金、装备和技术在中国土地上制造高技术产品的企业等。这样对我国的自主创新非常不利。
建议:严格核实申请企业是否确实把某项自主创新技术真正有效地用到了自主开发产品中,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一些所谓的传统产业领域或产品,只要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断加以改进,就应该给予视同高新产业的优惠和支持。政府还应把更多研发投入的使用,配置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零部件制造企业,支持他们在艰巨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三问:为何高校多、研发人才少?
我国高校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科教师的比例很小,工科学生在读期间的工厂实习环节严重缩水,许多人热衷于脱离实践的计算机仿真和虚拟技术,不少高职院校还出现向本科靠拢和转向的倾向。我国初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出现了高校的行政化和社会环境的官本位化,导致大量优秀工科毕业生首选政府公务员、外资合资公司高管或高校教师等职业。即使愿意进入企业者,也首选进外资企业。
建议:政府应增加专项教育和科技经费,加大工程研发人才的培养力度。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若干有效的改革举措,缩小我国与工业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