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前些日子,一个题为《献给全国九万名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帖子在各高校论坛上广为流传。大学生们在网上“晒”他们看到、听到及自己所理解的辅导员,不少辅导员也上网与学生进行对话,讲述他们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做好辅导员不容易
“别看名字挺耀眼,其实就是勤务员。学生宿舍要深入,我们必须要入住。去得少了上级嫌,去得多了学生烦……”网上流传的这条帖子不乏调侃幽默,却也道出了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诸多辛劳与无奈。
高校辅导员不同于教师,却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在课堂上传道授业,主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大学生释疑解惑,大多数由刚毕业的学长担任。现在,我国高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
辅导员被定位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那么大学生又是如何看待这个群体?很多人表示,因为辅导员多是同龄人,大家可以说一些真心话。网友“东方”说,考上大学,离开了父母,能讲心里话的除了一些好朋友外,只有辅导员了,辅导员对自己影响很大。
辅导员的工作非常琐碎,不少大学生对此表示理解。“上要对领导负责,下要对学生负责,他们夹在中间,的确挺难的。”台州学院的张明明说。
希望交流互动更深入
不过,要做一名大家都认同的辅导员并不容易。“有些辅导员有架子,和学生干部走得很近,普通学生经常见不着面,这不利于做好工作。”浙江理工大学一位姓张的学生说。
就高校辅导员的有关情况,前不久,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委员会进行了一次调查,在收回的近500份调查问卷中,超过70%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日常工作效率比较高,他们在传达上级通知方面比较及时,不过对通知内容的解释存在不足,给学生带来一些麻烦。在与学生沟通方面,约70%的大学生表示交流比较频繁,不过与非学生干部的沟通还需加强,办事应该更公平、公正。
一位大三学生在接受调查时说,他在3年中从没有与辅导员交流的机会。不少大学生表示,他们希望辅导员能够以和善亲切的态度与大家进行交流,经常下寝室,多到大学生中间走访调查,了解大家的生活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可以多参加团日、班会等学生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尤其对困难个体要多关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动向,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
(BBS情报员:朱旭迪 袁利民 廖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