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全国“两会”新闻·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小提案”之中有“大民生”
· 嘉兴宁波联手打造“港口联盟”
· 成立国家级良渚遗址申遗机构
· 切实加强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工作
· 制造权利与制造能力同样重要
·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首次向全国征集文物
· 余姚农村涌动恢复生产热潮
· 一个民警组织一场招聘会
· 把“打工潮”转变为“创业潮”
· 余杭投资5亿元
打造绿色环线
· 丽水“橘王”送柑橘出山
“绿色通道”助一臂之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良渚文化遗址保护社会各界广为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孙忠焕建议——
成立国家级良渚遗址申遗机构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朱海兵 汪成明) “如果没有中央的支持和财政投入,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难以全面、深入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主席孙忠焕在向全国两会提交的“关于加强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及加快其‘申遗’工作进程”提案中,建议成立国家级良渚文化遗址“申遗”机构。

  国家文物局于1994年将良渚文化遗址群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目录》预备清单,2006年再次列入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孙忠焕委员介绍说,为加强保护,良渚文化遗址所在的浙江省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成立了浙江省良渚文化遗址保护领导小组和杭州市良渚文化遗址管理局,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开展遗址保护工作,总额已达一亿多元(企业搬迁补贴未计在内)。同时,为了严格控制保护区内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已关停30家石矿,搬迁100多家企业。

  “但有一些现实问题还亟待解决,在最新发现的古城遗址范围内,有3000多人口,550户农户和近30家企事业单位。许多村庄和单位直接叠压在遗址点上,村民出行、取土等活动对遗址的局部也造成了影响。”

  整个遗址保护区内共有3.6万人,7000多农户和170余家企事业单位。孙忠焕委员说,按照保护和“申遗”要求,良渚遗址保护区内现有的人口和建筑物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搬迁与整合。按规划要求,预计今后5年仅搬迁所需资金就达10亿元。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孙忠焕委员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投入,为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提供资金保障,并由国家文化部或文物局牵头,财政、发改、国土等部门及地方政府参与,共同组成良渚遗址“申遗”领导机构,协调和解决良渚遗址保护与“申遗”面临的难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全国“两会”新闻·本省要闻 00003 成立国家级良渚遗址申遗机构 2008-3-11 48256F32002924A648257408004A45E5[A1-朱海兵≈A1-汪成明≈B1-蒋一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