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008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显示,去年发行的近千只银行理财产品中,其中近半连接境外股票、商品、利率和汇率的产品,在2007年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在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与期望值存在较大落差的情况下,一些投资者已经或者正在形成心理上的块垒。为此,加强对投资者的心理疏导,引导投资者以健康心态进行投资理财,事关家庭和谐,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金融稳定。
对投资者给予必要的心理关怀,各个商业银行责无旁贷。这不只是体现为银行应负的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他们对自身负责的一种表现。据《2008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介绍,一些银行由于产品设计方面的缺陷造成收益率不高,甚至已引发纠纷。给投资者以心理关怀,得到他们的理解,有利于矛盾的化解。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也应关心投资者的心理健康,这也关系到公司的稳定经营。
心理学的挫折理论强调,挫折感受取决于结果预期。作为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机构,至关重要的是如实宣传,向投资者全面客观地讲解产品和提示风险,不要只讲收益而避谈风险,不要夸大产品的未来收益,也不要做不切实际的许诺,这样才能使投资者对投资理财产品建立更符合实际的心理预期,一旦出现投资波折,也可避免或者较好地平抑焦虑和绝望情绪。
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机构也可由内部选拔一部分有潜力的工作人员,在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与培训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心理疏导服务。当然,各级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也有责任为投资者提供适宜的心理关怀。将此项工作融入日常的政策宣传和业务监管当中,笔者觉得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