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省参加全国政协的女委员,关注的不是自己的节日,而是孩子教育成长的话题。话语之间,无不渗透着她们作为委员的深层思考和作为女性的浓浓母爱。
“网络化孩子”:
亟须强化汉语教育
“网络上的不良资讯传播,尤其是黄色网站的猖獗,已经令我们高度警觉。然而网络对中华文化的负面影响,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民革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重华委员说,从她所接触的一些年轻人,尤其是IT从业人员身上,她感受到了这种影响的深度:在编程序、做网页、搞设计方面个个都有专长和能力,但在汉字的书写,汉语的书面和口头表达上,却让人感受到了明显的落差。
“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开始,不从基础教育入手,不从小抓起,任其一代代下去,网络的迅猛发展将给中华文化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和冲击,这也许不是危言耸听。”陈重华认为,应对网络时代的到来,是国民教育的当务之急,要重新审视我们现行基础教育,在涉及中华文化根基的汉字、汉语教育方面的分量与布局是否合理,重新考虑以什么样的考核方法,让青少年真正掌握汉字以及汉语的应知应会。
针对现在社会上有不少考级制度,陈重华委员建议,是否应该考虑在国民基础教育阶段,以教育立法的形式建立普通话、中国书法和汉语写作等考级制度。“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坦然迎接、从容应对网络大潮的考验,才能让中华文化继续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传承在我们的基因里。”
“快餐化孩子”:
如何上好传统课
骆少君委员是我国著名的茶叶研究专家,也是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她从事茶叶研究数十年,向记者说起的却是她给孙子上“普茶课”的故事。
“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要受到各种各样污染源的威胁。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稀有元素、解毒功能特别强的茶叶,本应成为孩子们的首选。”然而,骆少君委员总是非常失望地看到,一个个孩子在大口大口地喝可乐,对茶根本是置之不理,过度肥胖、戴近视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
“我们国家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喝呢?改变习惯,首先必须从小孩抓起。”骆少君决定先给自己的两个小孙子上“普茶课”,因为他俩都出生在国外,回国后只喝可乐。
两个孙子上小学,每天习惯带可乐到学校,骆少君委员就悄悄地把可乐换成了茶水。孩子放学回家,一脸的不高兴:“奶奶,同学们都喝可乐,喝果汁,你为什么给我们喝茶水?”骆少君说:“茶水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饮料,我们祖祖辈辈已喝了几千年。它能让你们又聪明、又漂亮。”于是,两个孩子也慢慢接受了茶水的味道。
“这还不够,要教给茶叶知识,才能让他们对传统的茶文化产生兴趣,真正爱上茶。”她就教孩子们如何鉴别各种茶叶。一天,她又把小孙子叫到身边:“奶奶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各自到班里找10个同学,把他们带回家来喝茶。谁最先叫来10个同学,奶奶就奖励谁。”孩子的积极性很高,而她的“普茶课”一场接着一场,“小茶迷”也越来越多了。
骆少君委员说,她讲这个故事不为别的,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现在什么都讲快节奏,教育孩子也是“快餐式”。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注重的是潜移默化,大多是“口传文化”,都得有一个熏陶的过程。因此,“要教好孩子传统课,还得讲技巧,有耐心”。(本报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