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资讯
3  4  
PDF 版
· 顺民意 解民忧 谋民利
· 江干区2008年十大民生实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顺民意 解民忧 谋民利
——江干区创业创新、科学发展为群众谋幸福生活
  顺民意 解民忧 谋民利

  ——江干区创业创新、科学发展为群众谋幸福生活

  回首2007年走过的道路,对杭州江干区的发展变化来说,是浓墨重彩、精彩纷呈的一年;对江干的人民群众来说,更是贴心、舒心、开心的一年。

  这一年,江干区紧紧围绕争创全区人民共建共享的生活品质新示范区这个总目标,牢牢把握推进中心区最关键项目、加快构筑中心区产业体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三条主线,上下一心、求真务实,创业创新、科学发展,边谋划、边实践、边突破,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5%;财政总收入35.5亿元,增长3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8亿元,增长48.5%;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12746元,增长10%……这些成绩,标志着江干在打造杭州中心区、构建和谐新江干的历史征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江干的决策者在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无时无刻地铭记着“执政为民,发展为民”的要义,努力让全区百姓共享江干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共享“城市东扩”、“决战东部”战略带动大项目迅猛推进、城市化快速进程带来的成果。

  这一年,江干的危旧房改善、平改坡、立面整治等工程受到百姓普遍认同;农居公寓建设有效推进城市化进程;背街小巷改造、截污纳管、改建公厕等城市基础设施改进,不断美化着城市环境……在大项目的带动下,江干向群众承诺的十大实事,件件落实,事事圆满。

  如今,江干区委、区政府正按照“创业创新、联网成片、三线并进、品质为先”的要求,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和区位优势,扎实推进以中心城区为目标的城市建设、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经济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确保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干,精心盘点群众切实感受到的那份温暖。

  调整转型,

  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谋

  

  发展经济是党和政府实现为民办事的实力基石。在过去的一年间,江干区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经济建设的主要战略思想,加快构筑中心区产业体系。在产业发展导向、产业结构、产业发展优势、招商择资、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布局,全区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良好态势,使全区综合实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也使百姓幸福生活的提升得到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明确产业发展导向。精心编制了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细化“一城四区”的产业定位,为加快形成中心区产业体系提供空间支撑。制定促进企业上市的实施意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如今,江干的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1∶42∶56.9,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针对专业市场集聚的特点,全面启动了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基本完成17家农贸市场改造,注销、搬迁10家专业市场。狠抓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试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7.3%。

  提升产业发展优势。骨干企业是江干经济提升的主力军,如今,区里已有6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2家企业进入杭州市上市重点培育企业库。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开工建设商务楼宇17幢25万平方米,18幢重点楼宇共引进企业1141家,产税1.3亿元。

  招商择资是江干招商的一大亮点。把“择”字的重点放在“重质量、重贡献、重拉动”。依托杭州CBD——钱江新城的发展平台,区里专门成立了钱江新城(江干)招商服务中心,合力抓好商务楼宇二次招商。以出让地块、三类用地、标准厂房等存量资源为重点,切实加大“以民引外”和“以外引外”力度。全年共引进项目966个,实际到位资金138亿元,增长27.5%,合同利用外资39919万美元,增长44.7%。

  在“引进来”的同时,江干没有忘记提升区域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今,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的复评,区科创中心孵化功能进一步加强,并建立了大学生创意孵化基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0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16个新产品通过省级认定。

  

  城市东扩!决战东部!

  杭州吹响了“城市东扩”、“决战东部”的号角,使原本偏于城市东部的江干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跃成为了杭州由“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主战场,成为未来杭州城市发展的方向,成为未来杭州现代化大都市的新中心。

  事关杭州城市中心城区的大项目层出不穷——全区“镇镇都有大项目,处处都是大工地”,点线面结合,多点开花、全面推进。“一城四区”,一个城市建设的大框架,正在江干大地上徐徐展开。

  钱江新城,以城市主阳台、国际会议中心、波浪文化城、沿江景观、市民中心等为主体项目的开发建设将全面进入到投产使用期,今年“十一”核心区将精彩亮相,这里将成为杭州新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西南文化商务区,庆春广场二期建设、凯旋地区旧城改造等将继续加快推进,西南文化商务区与钱江新城区块将形成一个城市的整体,具有现代城市形象的区级公共中心将基本形成。

  东部科技工贸区,四季青服装交易中心、杭州客运中心、大型居住区、科技经济园区“四位一体”的功能将逐步显现,并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北部生态居住区,以生态居住、休闲旅游、特色工业为主导功能,体现安居乐业大型居住区一期工程初具规模,30多万平方米农居安置房主体工程完工,经济适用房建设已经开工70万平方米,二期工程时序铺开,长睦区块也已开始实施。

  中部交通商贸区,新东站地区现代化大型交通枢纽,集合了地铁、磁悬浮、沪杭、杭宁、杭甬城际高速铁路等交通方式的交通综合枢纽,将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东站周边开发建设将会形成一定规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股迅猛的城市化浪潮中,江干的决策者牢牢坚守着:群众的利益是第一位的,要以大项目建设带动江干城市化发展、带动江干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动江干人民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

  江干百姓更为幸福的日子、更具品质的生活将指日可待。到那时,菜地变成了CBD(中央商务区),池塘变成了大会堂,村(居)民们都住进了高楼,享受到了高品质的社区服务,出门就是公园,出门就是大商场,出门就是大酒店,现代而繁华。今后,居住在钱江新城附近的江干市民,只要走几分钟,就可以到文体中心去跳操健身、到城市阳台去散步观潮、到万象城去消费购物、到市民中心去办证办事、到高档写字楼去上班工作……真正享受到便捷便利、高品质、高档次的现代化大都市生活。

  到那时,新东站地区将成为集铁路、地铁、公交和社会车辆换乘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立体交通枢纽,彭埠、笕桥一带居民的出行将可以在家门口实现“零换乘”。这里还会有高档住宅、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甲级写字楼、大型健身房、大型娱乐城,成为一座对人流、物流、财流产生强大吸引力的“磁力之城”,一座坐享钱塘江景、运河风景的亲水、宜居的“魅力之城”!

  

  

  江干,作为迈向杭州城市的新中心,同时又是杭城的东大门,这里的城市管理事关整座城市的靓丽有序。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江干环境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年间,江干区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立足江干区情,紧密结合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工作,提出打造“最清洁江干”工作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扮靓杭城东大门。

  创新机制体制。制定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的若干意见和综合考核办法,比如完善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比如,落实政府、行业、社会“三督并举”机制,建立城市管理监管中心和河道监管中心,坚持督查、通报、讲评和 “代整治”制度,切实提高第一时间发现、处置、解决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一年间,江干“数字城管”及时解决率达90%。

  实施城乡全覆盖的差异化城市管理——这又是江干探索城市管理的又一创新,将全区944条道路1174万平方米道路按照一二三类道路和一二三类街巷归类构建数据库,实行分类保洁管理,提升城区清洁度,城市管理覆盖率达100%。实施垃圾处置体制改革,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继续提高。推广城管作业市场化运作,全区主要道路市场化保洁率达70.5%,市政和绿化养护市场化率达100%。新增社区城管联系站16个,全面推行社区(村)城管联系站建设和城管执法驻社区(村)联络员制度。

  破解城管难题。突出抓重点、攻难点、治盲点、创亮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实行“牛皮癣”清除市场化运作,对零乱破损的店招店牌实现政府零成本管理,消除农村道路序化管理盲点,规范城区范围犬类管理,加强建管衔接提前介入新建道路的管理工作,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渣土消纳途径等,着力营造品质城区环境和秩序。

  防违控违取得实效。坚持“以拆促控、以拆促整、以拆促管”,健全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责任机制,健全发现、查处、拆除长效机制,健全以块为主、上下联动的合力机制,同时坚持抓好结合,把拆违工作与大项目推进、与道路河道整治、与环境综合整治等有效结合起来,加大面上防违、控违、拆违工作力度。

  

  

  关于看病,这一年江干的群众遇上了两样新鲜事。一是农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调整了农村卫生服务中心拨款体制,将人口、业务、经费等统一划归卫生局管理,明确了区、镇两级政府农村卫生事业管理责任。变化的背后,是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明显加大;二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改革试点。改革后,全年社区门急诊人次比同期增长39%,而门诊收入1173.8万仅增加14.5%;均次费用由83.6元下降至68.7元;检查费减少9万元;300种药品零差价让利52000元;居民满意度由原来的84%提高到93.5%。

  这两件新鲜事,体现的是江干在社会事业发展上的新思路,注重城乡统筹、均衡发展,谋求社会更和谐。

  江干区还加快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减免农村中小学课本费等各类费用1982万元,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着力建设学习型城区,成功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2992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9392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4050”失业人员基本实现再就业。企业养老保险净增参保11064人,征地农转非人员“即征即保”完成2504人,发放征地农转非劳动年龄段以上人员生活补贴2458万元。围绕低收入群体和低保边缘群体,完善分层救助与分类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建立困难家庭住院首付垫付等救助制度。

  努力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积极开展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和社区便民服务试点,引入社区服务业348家。扎实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如今,江干已经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村(社区)股份制财务会计集中办公制度”还获得了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

  

  

  安居乐业,这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基础。给百姓生活提供一个安宁祥和的社会环境,给百姓创业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社会空间,这正是江干区委、区政府殚精竭虑之所在。

  江干区是外来人口大区,目前登记在册流动人口38.3万,约占杭州老城区外来人口的三分之一强。江干深化平安创建,高度重视社会治安工作,加强出租私房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开展“三打一整治”、“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全区社区(村)综治工作站达102个、警务室达83个,路面治安电子监控点达918个,流动人口协管员和治安巡防队伍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趋完善,综治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人民调解网络日益健全,信访联动机制不断完善。

  落实安全生产警示制度,开展市场、建筑工地和“三合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建立街道、镇交通安全管理站,全年生产安全直接经济损失比上年下降38.8%,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事故起数分别下降30%和38.9%。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加大食品安全和药品市场整治力度。

  法治建设,是平安的保障。江干区深化以“法律六进”为抓手的普法教育,87个社区(村)被评为三星级以上民主法制社区(村)。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衔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92起。依法及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20件。

  江干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紧贴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新任务,结合文明创建,以“一新五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体设施建设;以文艺专场、露天电影、专题讲座、演讲比赛、市民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化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努力满足和丰富广大居民和外来建设者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引导全区上下把推进城市化、支持大项目作为创业创新的平台,努力营造在创新中创业、在创业中创新的社会氛围。

  本版文字和图片由江干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08 顺民意 解民忧 谋民利 2008-3-6 浙江日报000082008-03-0600018;浙江日报000082008-03-0600016;浙江日报000082008-03-0600017;浙江日报000082008-03-0600022;浙江日报000082008-03-0600023;浙江日报000082008-03-0600024;浙江日报000082008-03-0600014;浙江日报000082008-03-060004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