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他是下一个韩寒吗
· 东阳籍农民工在河北
勇救当地落入冰窟的儿童
· 一句负气话引发女友跳楼身亡
· 山谷里的生死营救
· 多数上海市民支持垃圾分类
· 舟山一渔船被撞沉
· 核载29人的客车坐了98人
· 我国首支大学生
北极考察队出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宁波大学学生殳学超:出了4本书,功课挂了9门“红灯”
他是下一个韩寒吗
  主持人:作为“80后写手”的领军人物,另类而高调的韩寒被年轻一代奉为偶像。宁波大学有一个叫殳(音:shū)学超的学生,与韩寒颇有相似之处,他至今已经出了4本书,但因埋头创作,有9门功课挂“红灯”,如今临近毕业,很难拿到大学毕业证书。这件事在校内和网络上引起了很大争论。

  醉心创作 忘了考试

  殳学超是浙江平湖人,从小学5年级起就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小说,后来创作了《奇遇》等众多短篇小说。高中时,殳学超的长篇小说《玻璃围城》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进入宁波大学至今,殳学超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今生十年》、《作家那些事儿》、《苏轼传——东坡月华犹初上》等。最近,他正在为一家影视公司创作一部24集电视连续剧的剧本,预计明年可以投入拍摄。

  因为醉心于创作,殳学超基本上无暇顾及学业,创作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空余时间。在宁大,他很少上课,每天睡到下午起床,一直写到第二天凌晨7时左右睡觉,甚至因此忘了还有考试这回事。如今临近毕业,他有9门功课“挂红灯”,很难拿到大学文凭,不过他表示并不后悔选择创作。

  殳学超说,如果认真听课,考试过关肯定没问题,但要他为此牺牲自己的创作时间,他宁愿放弃。出了4本书,出版和发表字数突破100万字,殳学超认为自己已经具备加入中国作协的资格,现在他正在申请加入省作协。

  “如果能拿到文凭最好,拿不到就算了。”殳学超说,“我肯定会继续创作,将来闯出一点名堂。现在我已经接到全国不少出版社的约稿,养活自己不是问题。”

  文凭重要还是喜欢的事重要

  殳学超的遭遇引来了各种说法,在浙江大学CC98站等各高校论坛及“浙报网友会”,众多“80后”大学生对他给予坚定支持。大家认为,殳学超是又一个韩寒,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向不合时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法进行挑战。

  网友“Ecool”在浙大CC98站发帖说,他支持殳学超的选择。现在上大学比以前容易得多了,与此相应的是,大学文凭的含金量也大大降低,拿不拿根本就无所谓。还不如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上,沉下心来做出点东西。“如果真写出一部畅销小说,这辈子估计就不愁了。”

  事实上,韩寒、殳学超并不是“80后”中的绝对个案。有那么一批“80后”写手,他们个性张扬,坚持自己的价值追求,不在意传统的评判标准给予自己的约束力。网友“唯求一败”介绍说,他有一个小学同学写作文很牛,虽然读书没出息,但现在给影视公司写写剧本,收入挺丰厚,“我觉得他是一个挺有个性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有网友直接地说:“什么叫人才?适合就是人才。什么叫对社会有用的人?适合就是有用的人。”不过,这样的观点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响应。在宁大校园,殳学超的确算得上一个引人关注的人物,很多同学佩服他的创作能力。但是他们并不赞同殳学超的做法,为了创作而旷课,读了四年大学最终拿不到文凭,这样过于草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宁大学生说,现代社会用人,文凭还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毕竟这是考察一个人学习经历和知识能力的重要凭证。即使是创作,也要学好基础知识,在大学校园接受文化的熏陶,以便为将来打好基础。

  当然,“韩寒”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殳学超的做法也没有推广借鉴的必要。“真正的牛人文凭可以不要,比如盖茨。”网友“Horizon”说,相比之下,我们大多数只是普通人,普通人就该踏踏实实地走大家所走的路。相比于兴趣爱好,文凭还是重要的,它至少可以帮助自己在找工作时更顺利一些,不至于吃闭门羹。

  人才培养应“因材施教”

  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即使有才华,也不能放弃系统的基础学习。对此,殳学超回应说,现在很多所谓的基础知识是无用的。“我一个文科生,让我去学计算机编程、高等数学,这叫基础知识吗?”他说,“我认为,真正的基础就是认识中国字,懂得遵纪守法。”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9门课不及格的殳学超是不可能拿到大学文凭的。有网友建议,限于目前的教育体制,殳学超应该在创作的同时,保证让自己的考试成绩过关。

  从韩寒到殳学超,越来越多具有个性的“80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认为,争议频频出现,其实给我们的大学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人才培养如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是否只有一个标准,对有特长的学生,能否有另外的标准?

  (BBS情报员:袁利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他是下一个韩寒吗 2008-2-29 48256F32002924A6482573FD0052738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