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去外地求学、参军或工作,父母出现失落、焦虑等各种问题……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而今正呈现“中年化”趋势,专家称之为“中年空巢现象”。
专家表示,在独生子女婚育期的到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等背景下,我国的“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
“空巢家庭”呈低龄化
在银川一家新闻单位工作的“80后”小刘11日下午一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给父亲发了一条安全到达的短信,让他转告母亲不用担心。
小刘是典型的“80后”,“翅膀”硬了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在大学毕业的时候离开了湖北,来到宁夏。“当时家里阻力很大,母亲动用了很多亲戚劝我留在武汉,但最后父亲考虑到现在这份工作对我的发展有利,最终还是同意了。”小刘说。
小刘如愿离开了父母的保护范围,然而家里却只剩下父母两个人了。面对空落落的房间,小刘父母的孤独可想而知。“这次春节回家,父母特别高兴,每天都围着我问这问那,还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但是当我提出要走的时候,父母失落的情绪非常明显。”小刘说。
事实上,对于像小刘父母这样的中年人,他们失落、焦虑的情绪是长期存在的,只是在春节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长期从事“空巢家庭”研究的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敏在2007年曾发表研究文章指出,传统意义上的“空巢家庭”多指“老年空巢”,在多子女家庭中,当所有子女均离家后,进入“空巢阶段”的父母已基本接近或已进入老年阶段,“空巢”时间较短。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求学和工作期的到来,相当一部分中年夫妻提前进入“空巢期”。
宁夏社科院副院长陈通明表示,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当代家庭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造成“中年空巢现象”的产生。此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活动十分活跃,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人力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而这种流动加剧了“中年空巢”。
积极面对“空巢期”同样精彩
“空巢”对于许多中年人来说,是始料不及的。十几年以孩子为重心的生活突然发生了变化,心理产生失衡,不少人感到难以适应,那么他们又应该如何重新面对二人世界呢?
“很多中年‘空巢’的人,其实只是难以面对自己不被子女需要的恐慌。只要想办法克服这一点,‘空巢’后的生活也会很精彩。”宁夏固原市的“空巢”中年人尹文博告诉记者。
尹文博是两年前步入“空巢”的,那时他18岁的儿子离家到四川一所大学求学。“刚开始我和妻子都不适应,总觉得屋子里空空的,老想给儿子打电话。现在好多了,也接受了儿子不可能总在身边这个事实,我和老婆就开始寻找新的生活乐趣,比如旅游。”尹文博说。
专家则建议,“空巢”夫妻应该尽快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新的夫妻关系,以适应孩子不在身边的新局面。同时,社会不同机构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尽量把“空巢”夫妻引入到社会活动中来,使他们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