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2月20日讯 (记者 肖国强) 生活在人体肠道内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并不都是“坏东西”。最近,我省科学家与中外科学家经过3年的联合攻关,从人体肠道中找到了调控人体健康的10种关键细菌,这些细菌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派上了大用场。
记者今天从省卫生厅获悉,这一由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共同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发表在二月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据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之一、国家传染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兰娟院士介绍,生活在人体肠道内数以万亿计的细菌被统称为肠道菌群,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以往的研究发现,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特别是“吃出来”的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等,往往与肠道菌群结构紊乱有关。此外,儿童自闭症的发生与患者肠道内能产生神经毒素的细菌异常增多也有很大关系。但是,这么多的细菌之中究竟是哪一些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影响人体新陈代谢,人们了解得还不够。
为此,研究团队选择了一个四世同堂的中国家庭7位成员作为样本开展研究,利用细菌DNA指纹图谱和基因组标记测序等基因组技术全面深入地刻画了这7位成员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他们属于同一个家庭,遗传背景彼此相关、生活环境相似,但每个人仍然具有其特有的肠道菌群结构特征。
同时,研究初步发现,人体肠道内10种特定细菌对健康特别重要。其中,人体肠道内有一种厚壁菌门梭菌科的“友好”细菌,与8种人体的代谢物质相关,说明它在参与代谢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李兰娟表示,这一成果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研究细菌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新方法,同时也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等各类疾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针对慢性重型肝炎病人肠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显著减少,在治疗过程中就可以通过补充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来降低患者血内毒素水平。
此外,由于人体肠道菌群的结构会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像验血一样在健康检查中加上肠道菌群化验,通过测定一个人的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就有可能发现早期的异常变化,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早期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