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求学求职
3  4  
PDF 版
· 林学院有个“学士后”流动站
· 小语种就业率近100%
报考小语种你准备好了吗
· 农民家门口找工作
· 招商引资
各国政策比比看
· 在澳大利亚追逐梦想
· 2008年高招政策七大变化
· 2008美国大学入学考试
真题模考将在浙大举行
· 新年人才“牛市”初显端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10个创新团队 6项获得国家著作权
林学院有个“学士后”流动站
  日前,浙江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系统043班陈荣旭同学获悉,他和沈月云同学联合撰写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杂志“Physics Letters A”录用,成为学院本科学生发表的第22篇论文。

  “本科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在我们学院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自从学院设立学生IT创新平台以来,获奖、发表论文、开发软件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在创新平台里锻炼过的学生,出去后也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提起本科学生就能发表论文,负责浙江林学院学生IT新平台建设的汪和生副教授如是说。

  浙江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立IT创新平台以来,这里的学生不仅攻读学士学位,还积极地进行创新性研究,创新平台被同学们称为“学士后”流动站。家庭贫困的学生在这里帮助老师做课题可以获得报酬,想上进的同学也可以边补专业知识边提高自己动手能力。

  据介绍,浙江林学院在2000年开始设置创新平台。创新平台由创新基地和创新实验室两个部分组成,学校提供场地,学生将自己的电脑等搬到基地或者实验室,参与老师的研究项目、研究课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空余时间开展软件开发、理论研究、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创新活动。

  “我们的IT创新平台,是建立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的。学院的不少老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经费,我们积极鼓励学有余力、专业成绩比较扎实的学生,参与老师的课题。一般来说,每位老师的课题有三五个固定的学生参与,老师们的课题组吸收了学生研究员,形成了一个个创新团队。一批学生毕业了,新的一批学生又会加进来,‘学士后’流动站健康地运行。”汪和生副教授说。

  计算机021班学生朱翔是个贫困学生,2003年开始加入创新平台中“县级林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在创新平台三年,他不仅学习了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且获得了软件设计师资格,还累计获得了10000多元的报酬,使得他不再为生活费担忧,能把所有精力用在学习和实践中去。

  创新平台为贫困学生提供了既学知识又打工的机会,同样也为成绩并不优秀的同学指明了学习方向。信息021班的王永众就是其中之一,“我原本被认为是没有前途的学生,自从进入创新实验室后,我的人生实现了改变。”为了进入创新平台,王永众在高年级同学的指导下,一边补上以前的专业知识,一边动手实践。去年王永众去找工作时,一不带简历、二不带证书,就凭借对自己实践操作能力的自信,主动上门面试后,就被多家单位录取。

  据不完全统计,IT创新平台成立六年来,已经从最初的35名学生、不到30平方米办公场所,发展到现在拥有750平方米办公场地、300多人的工作团队。创新平台已经初步形成了科研实践团队、认证考试研究团队、电子设计竞技团队、程序设计竞技团队等近10个创新团队。学生参与的研究项目中,有12项通过厅级以上鉴定,开发的软件有6项获得国家著作权,研制的10多个应用系统已经在社会上被广泛应用,创造的直接经济收入1000万元,间接收入近亿元。浙江林学院学生IT创新平台,已经真正成为了“学士后”的流动站。     (陈胜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求学求职 00011 林学院有个“学士后”流动站 2008-2-20 48256F32002924A6482573F0000D6B58[A5-陈胜伟≈B1-陈樱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