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 加快资本市场发展 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 渔民英语班开学了
· 在狠抓落实中谋求创新突破
· 危难之中显身手
· 提高创业创新的能力
· 井冈山上又见“红军”来
· 赵洪祝会见新西兰驻华大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危难之中显身手
——写在浙江电网抗灾保电攻坚战大会战之际(下)

本报记者 应建勇 管哲晖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

  急!急!急!温州电网告急,台州电网告急,乌沙山电厂无法并网发电,玉环电厂、温州电厂无法连接浙江电网和华东电网……浙江电力主干网“沿海大通道”——500千伏宁波温州二回线、连接甬台温电网的生命线至今仍在恢复中,伴随着工厂内机器轰鸣声的响起,浙南地区尤其是温台的电力缺口将与日俱增。

  自有电厂发不出电,外头有电进不来,电力负荷又一天天增加,怎能让人不心焦?“沿海大通道”的抢修成为会战浙江的两大焦点之一。以浙江送变电公司2000多工人为主的抢修队伍,正在受损最严重的临海、宁海、北仑三大战场上进行大会战。

  “哒、哒、哒……”一股柴油燃烧后的浓烟喷出,车子启动了,“呼呼”的寒风扑面而来,坐在敞篷的农用拖拉机上,记者冻得瑟瑟发抖,赶忙用手把耳朵捂起来。

  2月16日一早,记者跟随浙江送变电公司送电二公司二队的28名抢修工人,从临海大田镇出发向位于东塍镇的宁浦5479线12号受损铁塔现场进发。12号塔位于海拔541米的孤立山峰之巅,两面是刀削的峭壁,雪灾中,12号塔腰部以上扭曲将近180度。

  两辆拖拉机在崎岖的盘山机耕路上颠簸了40分钟后,工人们下车,每人带上扳手等工具和一袋20多公斤重的螺丝螺帽,开始爬山。

  “大概要走两个小时才能到达12号塔,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在仅可容一人通过的山道上,走在记者前面的董继周回过头来提醒记者。今年38岁的董继周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次上山了,这一个月来,他和送电二公司的几百名工友几乎每天都在崎岖泥泞的山道上跋涉——

  1月15日,浙江首条500千伏线路倒塔断线,3天后,正在台州参加另一条配网线路抢修的他们被连夜抽调到嵊州石璜镇;22日,大雪袭击沿海电力大通道,他们又返回临海,上山巡线、控制险情;从台州到嵊州,从嵊州到临海,一路马不停蹄……董继周提前半个多月买好的2月3日从杭州返乡的火车票,捏了又捏,最终退还给了铁路售票处。

  山高路陡,陡峭处,记者只能扳着路边的树枝和石块,爬行上去。然而,崎岖的羊肠小道却随处可见正运送塔料的搬运工。

  “时间就是光明,这几天应急维修所需的塔片,就是工人们用肩膀一点点运上山的”,省送变电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杨忠旗告诉记者,“建一座铁塔,大大小小塔片起码在1000片以上,最重的500公斤以上,12号塔这次新换的塔片起码20吨。”

  春节人手紧,为了尽快把塔料和电线搬运上山,沿海电力大通道沿线不少地方的干部不但自己带头挑,还深入到村民家中动员招募搬运工。群众也积极响应,在临海、宁海两地,春节以来投入到搬运工程行列的村民已达数百人,仅临海市大田镇年初三那天就有近百名村民报名参加。

  记者在半路碰到的王海发就是这样一位“挑山工”。这几天他顾不上修复家中被大雪压垮的屋顶。他的紧急任务是从山脚开始,穿过8、9、10、11号塔,一直到12号塔,建一条运货的索道。“这两天索道基本可以建成,马上就可以运货了,那样塔片就不用再通过人力来搬运了,我们20几个人用了不到10天就把平常需要20多天才能完成的索道给建成了。”王海发说。

  时间就是光明。在另一战场宁波北仑,300多名突击队员自14日起在海拔500多米的九峰山顶连续3天挑灯夜战,重建500千伏北春、天晓线56号受损铁塔。寒风呼啸,冰冷袭人,塔上作业人员每半个小时就得更换一批,施工队长潘明华冻得四肢麻木,最后连舌头都冻僵了,连续20几个小时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 16日夜铁塔抢建成功,刚从工地上下来的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晚上塔上风最大时超过10级,温度在摄氏零下5度以下,但我们必须赶时间,有电了,我们才能安心。”

  一路行来,一路采访,记者一路被感动。在整条沿海电力大通道抢修线上,浙江电力的一个又一个“董继周”和“潘明华”,用他们的坚守、坚毅和奉献,夜以继日,使得重新贯通浙东电力大动脉这个目标越来越近——

  吴水亮,哥哥大年廿八不幸过世,而他正在500千伏倒塔现场,指挥大家打拉线,惊闻噩耗的他擦干眼泪,依然奋战在冰天雪地中;徐辉,家住宁海,在宁波电网抢修中,五过家门而不入;肖祖林,这位快到35岁的农村大龄青年原本春节回老家,父母要安排他相亲,他却顶风冒雪至今;罗贤东,父亲突发眼疾,双目失明,家中留下年迈多病的母亲照顾父亲和一对年幼的儿女,他和妻子两个却双双坚守在抢修第一线……

  17日凌晨零点,当记者赶回到临海大田镇的临时指挥部,那里仍然灯火通明,“必须确保2月29日前贯通沿海电力大通道”,坚定的声音从这简陋的农房中传出,在这静夜的山区中,甚至能听到回声。我们和一直守候在那里的镇村干部、农民兄弟们相信,一个光明的春天必将到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危难之中显身手 本报记者 应建勇 管哲晖 2008-2-19 48256F32002924A6482573F200527FD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