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为了蓝天碧水
· 浙江电网主干网抗冰抢修进入高潮
· 在那高山之巅
· 明确思路 强势开局
· 决战岂止在战场
· 科索沃宣布独立
· “硬骨头六连”的“静”与“动”
· 燃起创业创新的激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那高山之巅
——写在浙江电网抗灾保电攻坚战大会战之际(上)

本报记者 管哲晖 应建勇 张 帆
  大地回暖,百业正兴。当刚刚经历罕见冰雪灾害的浙江百姓沐浴在这难得的阳光下时,可能不会想到,我们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仍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电力是现代社会的血脉。持续的低温、冰冻、雨雪,让浙江电网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灾害损失,尤其是被称作“电力高速公路”的500千伏线路主干网四分之一停运。

  全力抢修之下,浙江各市、县电网与省主网的连接基本恢复正常,所有停电乡镇也提前恢复供电。但节后用电正快速回升,如主干网无法及时修复,就意味着省内部分大电厂有煤不能发,省外电网也有电无法送,浙江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将面临挑战。

  危机就是号令。省委、省政府当机立断作出了“全力以赴打赢抗灾保电攻坚战和大会战”的部署,国家电网发出了“举华东之力、会战浙江”的动员。新年的爆竹声犹在耳侧,万余电力工人已从省内及华东、甚至京津等地纷纷开赴积雪未融的浙江高山之巅。

  没有硝烟的会战,已围绕两大主战场打响。让亲历一线的我们告诉您,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

  会战浙江,决战在金华。

  这里,不但倒塌的主干网架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一,而且由于从金华至丽水、温州的500千伏线路的断裂,使得整个福建电网成了华东电网的“孤岛”。决战金华,将关系整个国家电网运行的安全。一时间,福建、上海、安徽、江苏及华东送变电公司的队伍云集此处。

  这注定是一场克难攻坚的战斗。

  “辛苦了!”16日夜,当我们赶到金华丽水交界处的会潭山下,进入江苏送变电公司驻地时,在山上苦战了整整13个小时下山的工人们才吃完晚饭,刚和他们打了个招呼,转眼就有人倒在地上,躺在铺着垫被的木板上睡着了。

  “不是辛苦,是太苦了!”面对寒夜来访的记者,工人们掏出了心里话。

  江苏电力派来的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曾连续在贵州、广西的丛林中、在西北青海的雪山上建起了一座座铁塔。年前刚从青海回来的作业组长任友春说:青海雪山缺氧但山不高,贵州山高但山势平缓,而这里的山不但高达千米海拔,而且要修复的铁塔全都在峭壁山尖,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一是上去难,沿途基本是无人区,许多地方连羊肠小道都没有,只能边砍树边开路,有的地方几乎是直上直下,他们还得带着重型设备上;二是作业空间狭小,山顶那巴掌大一点地方,架起几十米高的庞然大物难度极大。

  这种苦头我们也尝到了。就在16日清晨,记者曾在金华婺城区跟着上海送变电公司的工人,用了近两个小时攀上了一处寒风刺骨的高山。通往山顶的不少路至今被冰雪覆盖着,连空手走路都不时会滑跤。来自安徽的施工队班组长许春来说,老家还养着上千头骡子,开始还想到浙江来用骡队驮,没想到这里连骡子也上不去。那天下山,是工人们放了根绳子,让记者抓着绳子倒爬下去的。

  骡子都上不了,怎么办?不少施工队想出了搭建索道、用缆绳运输铁塔材料的办法。但前期架设电线的设备,搭索道的绞磨机、缆绳等还得靠人工往山上运。任友春他们每天为了多背点设备上去,自己只带着面包和水上山。“面包轻啊,你们娃哈哈的八宝粥好吃,可占分量”,他说。山顶几乎没有通信信号,17日中午,正在工歇的他突然发现手机有一格信号,居然收到了妻子的短信。

  “在哪呢?”

  “山上。”

  “吃饭没?”

  “面包,吃得都反胃了。”

  他们就是这样,生活中的苦从不计较。吃,中午吃的是干粮;睡,多数人是一床两被——地上一块板当床,上面一床垫被,山区夜间严寒,身上就靠两床被子御寒;住,山村农居、祠堂,甚至是山顶帐篷,“哪儿都能睡,离战场越近越好”。(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通往福建的双瓯、龙瓯线,负责青田境内支援抢修的华东送变电公司抢修队必须驻扎在仅有4户人家、海拔近千米的莲云村。15日晚上11点多他们赶到山下,地势险峻,只有2米多宽的机耕路崎岖不平,冰冻湿滑,夜间无法开车,400多人等不及第二天坐车上山,个个拿着电筒,扛着铺盖行李,走了3个多小时,终于在16日凌晨2点赶到村里。

  这是一场讲团结靠奉献的战斗。

  一方有难,八方相助。江苏电力工人原本安排在节后抢建本省“迎峰度夏”的500千伏线路,那事关江苏老乡今夏的用电;上海送变电公司今年难得连节日维修任务都不多,原本已宣布让大家过个“安耽年”;福建送变电公司自家遭的雪灾也不轻,抢修任务不轻;为了支援山区作业经验相对不足的队伍,安徽送变电公司接下了比计划安排多许多的山区放线任务。

  16日中午,当记者从抢修山顶回到上海送变电公司的驻地,意外地发现,和留驻的工人一起围着一脸盆萝卜肉片吃饭的,还有个大肚子——怀孕快6个月的朱水鹃,她和安徽农民工、丈夫薛从国一起年初五赶到这里。“我自己能照顾自己,只要他在山上安全。”“不怕营养不够”“他给买了个小电饭煲,置了奶粉、鸡蛋”,尽管是些在城里人看来最平常不过的“补品”,说这话时,小朱仍满脸欢喜。

  再苦也不怕,因为有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搭建铁塔的架料每座起码有2吨,单个构件都有上百斤的分量,即便用索道也必须运到山脚或半山,驻浙解放军某部,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纷纷出动。在武义县,武警金华支队支队长王战军捎上铺盖和500多战士一起住进了镇中学学生宿舍,而他家里还有一年多来一直等开刀的妻子,光在这支队伍里就有几十名干部主动停止了探亲休假。16日,我们在那里碰到新兵二连指导员张康东时,正好是他第二次推迟结婚日……

  这是一场凝聚人心的战斗。

  抢修工人苦,群众和地方干部看在眼中,急在心头。他们有的敲锣打鼓抬着猪啊鸡啊前去慰问,看外地来的工人缺床板、棉被、席子,就四处采购;有的妇女自发组织起来为工人们烧饭、洗衣;有的把自家房间腾出来,三层楼房一家人只挤在一间,“大肚子”朱水鹃就和大家住进了当地新建的镇土管所,还被照顾住进了“夫妻间”。

  他们的“苦”感染了更多群众。16日晚,当记者又赶到武义县新宅镇岭脚村时,正碰上镇村干部在召开户主大会。“材料放着不准贪便宜,家里的青菜萝卜能送送点去,碰到谁家山林、庄稼,先施工再处理……”,黄狗在脚下钻来钻去,竹制的火笼冒着火星,退休的老支书葛大兴头一个表态:“没问题。”镇干部说,雪灾是难,可这些外省工人、部队战士这么苦,也给大家上了堂课——要知道去年架新线时,这个村有的人为了补偿可是不依不饶。

  (感谢浙江省电力公司新闻中心,嘉兴市、金华市电力公司新闻中心,江苏省送变电公司,武警金华市支队对本报记者采访的大力支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在那高山之巅 本报记者 管哲晖 应建勇 张 帆 2008-2-18 48256F32002924A6482573F2004CBC6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