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供本报专稿 今年,上海将诞生100多万只“本命年”小老鼠,成为全国最大的实验鼠培育基地。
九亭镇可能是上海“鼠类密度”最高的地方。6年前,申城街头上演了“中科院老鼠搬家,警车在前开道”的一幕,数万只“鼠小弟”从市中心乔迁九亭,住进了食宿无忧的“星级宾馆”,甚至在此活了超过两年的自然寿命。“从2006年到2007年,这里育出的实验鼠从60多万只增至107万只,尽管已近饱和,却仍供不应求。”据介绍,这些老鼠有小白鼠、小黑鼠、小裸鼠,还有仓鼠、豚鼠等“宠物鼠”,它们一半留沪,另一半援外,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与新药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
“这里的老鼠比你的手要干净多了。”育种员阿姨提醒想看育鼠箱的记者。原来,这座无菌级“小鼠宾馆”的洁净度,相当于手术室或制药车间,时刻保持着20至24摄氏度,以及40%至60%湿度,每小时进行“新风循环”15到20次。工作人员要进鼠房,不仅要沐浴更衣,还须刷牙、清洗指甲,有感冒、腹泻等症状者严禁入内。
小老鼠们享受的餐饮服务比人考究,喝的是“去离子”超纯水;吃的是含有奶粉、蜂蜜、鱼粉等的营养饲料,为满足它们爱“磨牙”的本性,还要调配得软中带硬。就连它们脚下的“垫料”,都是按国际标准、定点加工的松木刨花,以防过敏致病。
实验动物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我国每年使用1200万至1400万只实验动物,是仅次于美国的实验动物大国。为开发和储备这笔国家战略性资源,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现已成为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今年还将进一步增加鼠类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