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文化休闲
3  4  
PDF 版
· 和年有关的新书
· 年味儿淡了吗?
· 元宵节的传说
· 元宵节诗词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年味儿淡了吗?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声音:“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找不到年的感觉了”,甚至一些学者还发出“抢救春节”的呼声。

  但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年味”二字:是唐宋时代的春节为“年味”的标准,还是明清时代的春节为“年味”的标准?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春节为“年味”的标准,还是“文革”时期的春节为“年味”的标准?

  历史上丰盛的年货,可口的年饭,标致的新衣,这些对于当代人来说,已成家常便饭和日常生活的写照了,甚至平时生活都要比历史上的春节丰盛精美得多。而借助鞭炮、春联、福字、年糕、元宵、花灯等构成的庞大深厚的农耕社会年俗文化的载体或道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已变得古板和平淡。而新的“流行文明”元素,又营造不出旧时过年的浓烈的民族文化氛围,于是才出现了“年味儿淡了”的呼声。

  据田野调查表明,除了一些极其贫困的地区,春节吸引人们兴趣和激情的已经不再是节日的美食美物,而是节日期间难得的精神氛围:五彩缤纷的街道家庭装饰,神奇的节日传说;走亲访友清茶淡酒的倾诉和温谧,同龄人敞开心扉浊酒狂歌的交流和快乐。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人们对节日文化的享受正在逐渐变为主要需求。

  据报载,2006年春节仅选择乘火车回家过年的旅客就达1.44亿人次。尽管铁路部门一再加大运力,春节前的火车票仍是“一票难求”。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在钢筋水泥浇铸建筑和手机数字沟通信息的工业时代,远离故乡在外奔忙的人们为什么如此看重春节,为什么对这个中华民族的集体生日如此渴望和沉醉?

  这其中除了举家团圆,千年的传统文化吸引,使中国人如同候鸟回迁,到时候一定要踏上归乡之路外,还在于春节为一年紧张繁忙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身心可以彻底放松和精神敞开心扉的空间。

  审视当今的春节,高科技的发展已经催生了许多新的民俗民风。比如电视这个“魔箱”的诞生,就为除夕平添了许多乐趣,人们除夕夜守岁除了围炉而坐、游戏闲话,又多了一项了解全国各地和世界的娱乐项目。手机、互联网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又为“拜年”的风俗增添了新的形式和内容;除夕守夜变成了到饭店吃饭,合家团聚变成外出旅游;探亲访友不再带点心、蒸馍,而是送鲜花、工艺品;朋友相聚不再满足古老的游戏,而是唱歌、溜冰、滑雪、跳舞等等。这些都是时代进步和科技迅猛发展给春节古老风俗带来的冲击和变化,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文化休闲 00014 年味儿淡了吗? 2008-2-15 48256F32002924A6482573EA00201D24[A1-竺大文≈B1-竺大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