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我的钱不多,我的年过得不错
· 大年夜的110值班记录
· 日本人在下雪的日子里
· 一生中幸福感44岁达最低点
· 在美国网上征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过年是个集中消费的时候,而对物价比较敏感的低收入群体来说,只要充满了来自生活的智慧,都会有一套节省的小窍门——
我的钱不多,我的年过得不错
■本报记者 陈洪标
  烧烧煤饼,一个冬天省不少

  在西湖区北山街道宝石社区桃园新村,阮建平一家是这里的老住户,从小随爸妈住在这里以后一直到现在。阮建平前几年下岗了,妻子是建德农村的,也一直没正式的工作,只有母亲那点退休工资。

  去年社区为了照顾他这样的家庭,给他提供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做社区保安,一个月发935元工资。加上妻子做临时工的收入和母亲的退休金,一家四口,一个月不到3000元,除了房租、生活开支和儿子读书的费用,每个月还有点剩余。现在物价涨了,手头就紧了,更要精打细算。

  从去年11月入冬开始,阮建平家里就开始又发起煤饼炉了。每个月要用50公斤煤饼,解决每天10把热水瓶的用水。他说:“用1只煤饼就可以烧好3壶开水了,50公斤煤饼有80只,做饭、炖菜用一个月,24元钱足够了。如果用瓶装液化气一瓶只能用一个月,要112元一瓶。”

  我们正说话的时候,阮建平的母亲进屋子里端出一碗泡得发涨的大米,往煤饼炉上的铝锅里一倒,就开始熬晚上的粥了。阮建平说,这样泡过的米,再加点小苏打,很快粥就煮烂了,煤饼就更省了。

  40多岁的老雷刚从山上送煤饼下来,他说,附近的老小区许多居民,从去年开始烧煤炉,所以他的煤饼很畅销。社区保洁员杨蕉娥说:“现在烧煤饼炉的人家多了,这个社区里就有20多户人家。”她带记者在社区里,一口气看了九户烧煤饼的人家。

  腌腌猪头肉,味道其实很不错

  年前,在城西的乐益小区,记者碰到拎了个猪头回家的李红胜,边上的人都很羡慕,问他从哪买的。李红胜脸上很高兴,说老乡帮他从肉联厂弄的。

  他说:“每年过年前这几天,肉价比平时贵,今年因为天气原因更特别,猪肉都要17元一斤,这么贵的价格,算算还不如吃猪头肉划算,猪头肉才6元一斤,一斤猪肉可以买3斤猪头肉,就算去掉骨头也便宜得多。”

  老家在安徽的李红胜夫妻都在工厂打工,留在杭州过年。他们两口子每个月的收入加在一起不到3000元,妻子一直担心过年的开支太大,毕竟在老家,粮食不用买,蔬菜自家地里还有种着的。一年辛苦下来攒的钱,夫妻俩舍不得用。

  为了过好这个年,李红胜动了一些脑筋。他找到了在乐益农副产品综合市场里帮一个肉摊师傅打工的老乡,让他到肉联厂进货的时候带个猪头回来。老乡给李红胜带来的猪头有9公斤,一共108元。说是没赚他一分钱。

  李红胜两口子花了半天时间,去毛,用刀拆开后在一个大脸盆里腌了起来。

  李红胜跟我说,这个猪头让他家这个年过得还蛮热闹像样的。不光先按老家的规矩,摆了猪头谢天地,而且腌过的猪头肉味道特别好,还有猪舌头下酒。平时猪肉舍不得多吃,这次过年放些黄豆和猪头肉煮在一起,烧成肉冻后,两个人吃了个饱。

  据肉摊李师傅告诉记者,现在的居民比他们还会做生意,有头脑。许多收入不高的居民把他们这里从肉联厂按批发价进的猪肉,在分割加工前就大块地买走,多的一次买十多公斤,腌一些,冰一些,精肉、肥肉、杂排自己花些工夫分分好了,节约许多。

  跑跑批发市场,常有惊喜

  对不少杭州老人来说,去三里亭蔬菜批发市场买菜已成了一种“习惯”。现在很多并不老的年轻的理家能手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2月10日,住在大关小区的李齐在自家的阳台上晒太阳,过年这些天,他比以前空闲多了,不用每天坐K64路公交车去三里亭买菜了。以前每天早上6点钟还不到,他就和许多老人一样一早去三里亭蔬菜批发市场,那里早上6点之前做大单批发生意。6点以后,零售蔬菜的就多起来了。三里亭的新鲜蔬菜总是比别的地方便宜,一个月下来,能省两百多元钱。

  年三十那天,为了备正月里的蔬菜,李齐去三里亭市场大采购了一回,他说:“像萝卜、洋葱、土豆这些能放的菜,多买点,就能按批发价。”

  还有一些像海带、香菇等菌类的,李齐一直都买干货,一是比新鲜的要卫生,而且自己浸泡方便也省钱,全是真材实料,比较合算。

  李齐因为儿子上大学,家里的开支比较大,生活精打细算。他买菜爱往三里亭跑,但买其他生活用品却爱上超市,因为同样的东西,超市里品种多,也不用货比三家,在一个货架前,就能在各种档次中,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

  一家人的穿着,由她爱人负责,一般都是跑到四季青和龙翔桥市场去买,有时也会到百大银泰去买,那都是搞打折活动时候,去买一些反季节的便宜货。

  他一边拍打羽绒服上的雪,一边说:“我身上的这件羽绒服原价是300多元,去年这个时候,天很热,羽绒服根本没人要,龙翔桥店里30元钱一件处理的时候,我老婆买了三件,一家三口每人一件。今年羽绒服就贵了,还没我们这个牌子好。今年冬天,我们就不用买其他衣服了,省下不少钱。”

  他觉得钱少点,只要会过日子,和别人一样也能生活得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00014 我的钱不多,我的年过得不错 ■本报记者 陈洪标 2008-2-14 48256F32002924A6482573ED002C67EF[A1-陈洪标≈B1-庞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