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今日关注
3  
PDF 版
· 过年忙过年累
都市生活里没了酿造年味的条件
· 春节还有生命力
年味儿要大家用心去品味
· 守护春节,现代都市的文化期待
· 做大“年经济”
是为了满足人们过年的精神需求
· 2008,“集体发现”新年俗
· 传统成为遥远的记忆
城市中的春节为何年味不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2008,“集体发现”新年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008年春节,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对年味的探寻热情,这近乎成了一次“集体发现”总动员。

  与以往不同,今年是第一次将年三十定为法定节假日;2008年,我们还将在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享受假期,这种变革意味着对传统节日的认同,也是对文化和民俗更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于是,今岁人们对春节的新味道充满了更多期待。

  首先是影视作品的颠覆性登场。这些年“贺岁片”的喜怒哀乐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流行情绪的风向标。

  2008,观众应该是幸运的,因为无论是冯氏的新苦涩幽默,还是陈可辛的冷峻,都让我们低下头来沉思关于人的归属等深刻命题。贺岁片不再是嘻嘻哈哈,她突然变得更加现实主义了。

  或许贺岁片的转型在提示着一种趋势,我们要重新发现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连年味也需要我们去追溯,去创新,这看似反方向的一对词语,如此醒目地呈现在面前时,表明社会文化心理又到了转型期。对于年味的寻访,恰恰是这种心理的集体表现。

  人们把目光投放到传统年味保存较为纯正的市郊,李村大集等成了“新闻明星”,写春联、做年夜蜡烛、制作年画的传统艺人也被充分聚焦,不少名人、名流走进直播间回忆那童年的故事……人们对春节的探寻热情被撩拨得更为热烈。

  商家的嗅觉最是敏锐,他们开始制造和销售更富有年味的东西,装扮更富有吸引力的消费场景,创造更直接有效的营销方式。各大酒店推出的年夜饭就很能说明问题,菜品的名字叫“年年有余”,水饺也被冠以“迎春水饺”的美誉。另外,善于推销的商家更是不遗余力,如各家保险公司、汽车销售商、大超市纷纷“深入”社区,不少楼道的大门可谓“百福争春”,都是商家赠送的带有企业标志的“福”字。

  消费永远是春节一个永恒的主题,商家已经学会借助营造年味来达到赢利目的,尽管其商业气息浓了些,但不可否认,他们也给我们带来了年的气氛。

  对于年味的寻访,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寻访,对民俗的一种寻访。

  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生活,旧的民俗如何与时俱进,如何融入现代生活这些问题的回答还是一个“进行时”。无论是重构还是传承,在新民俗尚未完全形成的时候,寻访或者说发现,本身就是春节年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现传统,形成更具时代意义的新民俗、新年味,正在成为一种集体行动。每个人都在期待,而每个人的行为恰恰将成为年味的一个因子。从城市到乡村,让我们把红彤彤的“福”字高高挂起。祝愿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幸福……这或许就是我们集体发现的最终指向。

  (据《青岛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04 2008,“集体发现”新年俗 2008-2-12 48256F32002924A6482573E3002235F6[B1-蒋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