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新闻
3  4  
PDF 版
· 轿车冲入海中
警民奋力营救
· 浙江电网抢修全面转入主干网
· 新昌: “家庭绝活”乐翻天
· 湖州:演啥节目居民点
· 四海山巅修电网
· “这个新年过得最开心”
· 齐心协力保畅通
· “百家宴”上赛名菜
· “我的春节,从元宵节后开始!”
· 镇海:精品灯展入景区
· 大雪压山竹更翠
· “老左,我们来送你最后一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雪压山竹更翠
——建德市大同镇党委书记周友红带领群众抗灾侧记

本报记者 邵子江 通讯员 傅卫权
  大年初四一早,建德市大同镇党委书记周友红就赶到了全镇最为偏远的江头村弥陀山自然村机耕路,手拿钩刀清理被大雪压断、翻倒的一根根毛竹。

  说起今年抗灾救灾,建德农民总要提到大同镇江头村。这个村海拔700多米,全村有竹林11500多亩,是当地农民的主要产业和收入来源。但今年毛竹严重受灾面积超过6000亩,占该村毛竹总面积的50%以上。说起今年抗灾救灾,建德农民们也要提到大同镇党委书记周友红,为了抗灾救灾,他已经连续十多天没有好好休息了,过年也每天在村子里忙忙碌碌。

  疾风知劲草

  今年2月的大雪灾袭来,位于山区的建德市大同镇陷入茫茫冰雪中,受灾情况非常严重,最危险的是大同镇江头村弥陀山自然村17户农户的房屋,全部是泥木结构,因积雪冰冻,多处泥墙产生裂缝,渗漏情况相当严重,房屋内到处是水,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大雪还压倒了村里唯一的变压器,导致弥陀山村全村断电停水。

  正在村民不知所措的时候,大同镇党委书记周友红满身雪花地出现在大家眼前——他用2小时时间,手脚并用地爬上了冰封的弥陀山村。没有顾得上休息,没有喝口热水,周友红马上查看险情,排查困难户危旧房,眼看山上平均积雪已达40多厘米,电力供应中断,自来水管封冻,住房危险,村民无法在村里继续生活。为确保村民人身安全,周友红带领干部逐户动员帮助农户迅速下山避险。

  冯根娥和邱树松两位老人因病无法行走,周友红带领的防雪抗灾应急分队就深一脚浅一脚地将他们背下山来。到晚上7时多,山上17户农户、61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山下的江头村小学内。受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人间的真情。

  下山人更忙

  人在山下,却记挂山上留下的“半壁江山”:邱双干老人的房子已经被电线杆压倒了,但是他流着泪急于要上山——自家养的牛、猪、鸡,真的需要他的照顾,没有了自己的家,农民怎么活啊!

  出生农家的周友红最了解农民对家业的依恋,但是山上住房状况没有彻底改善前,村民上山居住他不放心。于是他和村民商量:每天白天派4名壮劳力上山照顾全村各家的养殖业,加强畜禽舍等的加固保暖饲养工作,确保留下的经济作物、畜禽养殖不受冻害,并由政府给予每人每天50元的经济补贴;晚上4名壮劳力下山睡觉。劳动力早出晚归抗雪灾的办法实行后,既保证了村民的生命安全,也照顾了村民的切身利益,得到村民的支持。69岁的邱金寿老人说:我们家几辈子的心血都在山上,不容易啊。我刚下山时,我的心全在山上,晚上睡不好觉,现在政府派人帮我们去照顾了,我可以真正放心了。

  冰冻灾情发生后,政府积极组织干部和村民抗灾自救。深思熟虑的周友红在山上来回几趟,最后决定弥陀山村要先修路,再通电。大雪压倒了山上的变压器和电杆,要重新立起电杆装上变压器,就必须先将几十根电杆运到山上。每根水泥电杆有1900多斤重,平时也要10多个壮汉才抬得动,而现在上山的机耕路已经被大雪压断倾倒的毛竹阻塞。开年几天要先把倒在机耕路上的毛竹清理干净后,尽快将电力设施和电杆运到山上。有了电就可以修房子,村民也可以住回去了。最后修理山上的村民住房,争取在正月中旬江头村小学正式开学上课前,将教室归还学生,让村民重新回到山上居住。

  考虑到以后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状况,现在周友红又将弥陀山村列入今年下山移民脱贫的计划上报,准备在上级批准后,将高山上的村民全部移民到农保地附近安置,帮助他们彻底解决在高山上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困难。

  来年山更绿

  面对雪灾后的恢复生产,弥陀山村有人担心起来,他们私下里商量以后要“保险”一点,在清理断裂翻根的竹子后,要在地里多种玉米、番薯等农作物。周友红对恢复生产,则有自己的想法:在高山村种植毛竹,是经过林业部门论证的,是很科学、很合适的产业,费工不多且收入稳定;而在山高坡陡土薄的弥陀山上种玉米、番薯等农作物,不但收成不高,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

  要让村民理解执行,就要让他们懂得自己的利益所在。周友红走进救灾安置点,与村民算了一笔细账:在大同镇低坡山区种植的优质毛竹,每亩经济收入1200多元,而在高山上种的老品种毛竹,每亩收入只有600多元。周友红分析说,我们面临危机,应对不当的话是危险,应对得当也是机会。最好乘现在重新种植的机会,用优质品种毛竹全部更新高山上的老品种毛竹,提高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于是他和村里的老党员老农民仔细测算共同商量,制订了灾后恢复生产增加300亩新种毛竹计划和3000亩毛竹扩鞭计划,准备今年将新增加和恢复的3000多亩竹林,全部改造成优质高产的毛竹林,来年可以大大增加山农的经济收入。

  农历新年以来,周友红乘天气晴好,带头组织发动弥陀山村林农开展抗灾自救,及时清除积雪积冰,尽量利用并适当处理遭灾受损的毛竹,联系客户将压裂的毛竹清理出来,编制成毛竹脚手片,推销给建筑工地;将竹身已经碎裂,但母根完整的毛竹,采取割掉碎裂部分尽量保护好母根的办法,让它们在今年春天重新出笋生发,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低到最低限度。而周友红今年春节,不是在慰问灾民,就是在帮助解决救灾中的各种问题。大家说,他的假期,几乎全是在抗灾工作中度过的。

  (本报建德2月10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新闻 00002 大雪压山竹更翠 本报记者 邵子江 通讯员 傅卫权 2008-2-11 48256F32002924A6482573EB004962C0[A2-邵子江≈B1-李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