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2月2日讯 (通讯员 司徒微微 张益平 记者 朱海兵) 花钱应该小心哪些新“陷阱”?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从去年全省受理的28800多件消费者投诉中概括出“十大消费投诉热点”,其中网络购物、预付式消费、短信服务这3方面普遍存在的“陷阱”尤为令人关注。
网络购物要谨慎——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便捷的新型购物方式,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据“支付宝”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以来,网民日平均消费金额、日交易笔数分别比上个月增长10%、5%,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6%、261%。但网络购物普遍存在拖延供货、商品与约定不符、质量存在瑕疵、售后服务困难等4大问题,有的甚至不供货,造成消费者“钱物两空”。
省消保委支招:春节期间是“钓鱼”网站、病毒邮件等肆虐的高峰期,网民在网上购物时要特别谨慎,看紧“电子钱包”,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预付消费应冷静——
购卡(券)消费时分次消费,是现今最流行的消费方式之一。省消保委曾做过一次调查,其中93%以上的消费者用过消费卡,但只有一成左右对消费卡使用表示满意。根据去年的投诉情况,主要存在商家卷款逃跑、单方设定苛刻条件、消费质量打“折”和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等4大问题。
省消保委支招:预付式消费最重要的是信用。消费者千万不要被一些商家天花乱坠的口头承诺而昏了头,一定要选择规模较大、经营规范等商家消费,并要注意适度,别买金额过大、消费时间过长的消费卡(券)。
陌生短信别乱回——
“上次的老同学聚会你为何没来?我为你点了首歌,回复××××就可以听了……”收到这条短信的杭州消费者小余恼火之下,回复了一句“不要来骚扰了”,没想到这个月的手机账单就被扣了10多元钱,原来他已“订”制了一项服务。根据去年的消费者投诉,主要存在短信诈骗、垃圾短信、强行短信包月、资费不透明等问题。
省消保委支招:短信陷阱的花样层出不穷,定期查看手机账单是很无奈但也是很有效的一招。对陌生短信,不可轻易回复,以防在不知不觉中被“下套”。对于不需要的短信服务,要及时退订。遇到被无故扣费的情况,可及时向当地消保委投诉。收到淫秽、赌博、恐怖内容或教唆犯罪的违法短信,或是不法分子谎称“中奖”、或假冒银行名义等发送的诈骗短信,可立即拨打110报警。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我省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将制定投诉信息发布制度,根据每月投诉热点,发布投诉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