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9版:品牌周刊
3  4  
PDF 版
· “第一”,是这样炼成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2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这是个全国最大的原油加工基地,炼油能力居世界第十八位,是世界级大炼厂;这是个连续三年位居浙江省百强企业第一位的公司;这是个闻名全国的“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常被称为中国炼油工业的一面旗帜和“排头兵”……这个企业,在浙江,就是我们浙江人耳熟能详的镇海炼化!
“第一”,是这样炼成的
●周象
  这是个全国最大的原油加工基地,炼油能力居世界第十八位,是世界级大炼厂;这是个连续三年位居浙江省百强企业第一位的公司;这是个闻名全国的“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常被称为中国炼油工业的一面旗帜和“排头兵”……这个企业,在浙江,就是我们浙江人耳熟能详的镇海炼化!

  “第一”,是这样炼成的

  ●周象

  近年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三是完善统筹协调的机制。四是加快体制创新。浙江省委领导在调研国有企业时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强做大国有企业。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前列的浙江省,近年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社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作为经济发展中坚力量的众多中央直属和省属大型国有企业,通过体制创新,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创造出国有经济“浙江现象”,浙江的交通运输、能源、制造、通信、制药等行业,显示出明星般的示范效应。

  那么,浙江的国企是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打造出一个个“和谐企业”奇迹的?本期推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创业,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十大浙江“国企榜样”系列宣传活动,主角是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作为浙江最大的国有企业,镇海炼化走出了一条坚持履行国有控股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追求企业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不断创新,获得全面丰收的壮阔之路,炼出了一个当之无愧的“中国最大”、“浙江第一”。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卓勇良

  三十多年前,镇海炼化在不出一滴石油、毫无炼油基础的浙江破土而出,现在是中国最大的炼厂。炼化人见证了浙江改革开放历程,创造了自身存在的巨大价值。

  企业发展更需要一种建立在科学发展基础上的力争第一的精神。宏观经济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企业生产经营也会面临许多困难,特别是国企由于缺少人格化产权关系,更是弱化了发展激励。但如果选择一条执著地创造宏图大略的路子,突破那些烦人的障碍,那就会进入一个美妙的新世界。镇海炼化30年间从250万吨到2000万吨的经历,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宏伟规划需要扎实的行动来支撑。镇海炼化以精细精细再精细的态度,成为中国最佳管理公司。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不管是国企也好,民企也罢,关键是抓两头。一头就是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然而一步一个脚印去实施;另一头就是紧紧抓好内部管理,夯实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在基础。

  当前浙江经济正在实施重大转型。中小企业和轻纺行业创造了浙江曾经的快速增长,未来的浙江经济将在镇海炼化这样的大企业和石油化工等众多新兴产业基础上,再创新的辉煌。

  《〈《〈专家声音

  “镇海炼化”,这四个字与你的距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过——如果你在浙江去给汽车加油,那么,告诉你,每2.5升油中,就有1升是镇海炼化炼的!

  就是这个镇海炼化——当年从浙江宁波镇海的一片沉寂的海涂棉田上开始创业的“浙江炼油厂”,多年来努力开拓进取,抓抢机遇,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外拓市场、内强管理,快速崛起,使公司从一个250万吨/年的炼油“小弟弟”,发展成为目前国内规模领先、成本领先、效益领先、竞争力领先的炼油标志性企业。目前实际原油加工量占到了中国石化的12%、全国的6%左右,并向社会提供了汽油、煤油、柴油、沥青、液化气、苯类、尿素等各类石油石化产品。建厂以来镇海炼化累计销售收入超过4070亿元,总利税467亿元,利润近468亿元。一位领导这样评价镇海炼化:“生产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管理水平高、经济效益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石油石化产品,为我国炼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是中国石化炼油企业的一面旗帜和‘排头兵’,也代表着国内炼油企业的最高水平。镇海炼化,名不虚传!”

  镇海炼化确实名不虚传。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作为“浙江第一”的国有企业,镇海炼化走出了一条坚持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追求企业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获得全面丰收的壮阔之路,炼出了一个当之无愧的“中国最大”、“浙江第一”。

  大步跨越 稳健盈利    

  多年来,镇海炼化始终牢记第一要务——发展。原油加工能力从800万吨/年到2000万吨/年,连年跨越。

  始终坚持“保市场、保效益”。在承担巨额政策性亏损的情况下,每年仍向国家贡献出了数十亿元的巨额利税……

  

  2006年底,镇海炼化新建的15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建成投产。至此,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再次大幅提升,达到了每年2000万吨,在国内稳居第一,跻身世界大厂之列。而从目前的初步统计表明,2007年,镇海炼化的实际原油加工量,达到1861万吨,销售收入接近730亿元,生产总量、经营总量继续居国内炼油行业首位。

  而事实上,从800万吨到2000万吨,从200多亿元到700亿元,镇海炼化仅仅经历了六七年时间。自2004年以来,镇海炼化超越浙江其他企业,连续3年稳居浙江省百强企业第一。

  就是这个巨型国企,前身为始建于1975年的浙江炼油厂,如今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可以说,镇海炼化自打成立打桩的那天起,就始终牢记作为一个国企身负的责任,认定“发展是第一要务”,积极进取,埋头苦干,在浙江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镇海炼化发展成为标志性企业,是我们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加快发展的结果。”镇海炼化负责人江正洪这样说。

  这些年,镇海炼化紧紧抓住了国家发展沿海炼油企业的大好机遇,利用浙江宁波优越的地理优势和华东地区经济发达的市场条件,大胆开拓,改革创新,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好势头。在完成股份制改制后,利用上市筹集的资金,完成了炼油700万吨改造工程。随后用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及自我积累资金,建成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扩建800万吨/年炼油工程第一步的主体装置,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200万吨/年,跨入千万吨级炼厂的行列。2000年,公司原油加工量率先超越千万吨级大关,实现了中国炼油工业历史性的突破;党的十六大以后,又先后完成扩建800万吨/年炼油工程(第二步)暨“十五”项目、完善2000万吨/年炼油综合加工能力等项目,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实现了由1200万吨—1600万吨—1850万吨—2000万吨的大步跨跃,并逐渐向下游化工方向延伸,技术、质量、环保水平更高。

  2002年,镇海炼化提出了“和谐发展、共享未来”的企业理念,并逐步发展成为了镇海炼化的企业宗旨,很好地符合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为此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佐证。

  在发展实践上,镇海炼化坚持“消除瓶颈、兼顾内涵外延统筹发展,适时投入、快速产出”的发展道路,实现加工能力和加工量、市场需求之间的和谐发展。在投资上,镇海炼化形成了“预测估算—动态调整—滚动优化—评估检验”的投资决策模式,不盲目扩张、不搞小而全,而是看准时机,坚持稳步发展、坚持装置规模化、坚持缩短建设周期、坚持装置高开工率,以最小的投资获得了最有效的发展。

  目前,镇海炼化生产装置全部实行DCS控制,主要装置实施APC先进控制。其中,1000万吨/年常减压、300万吨/年催化裂化、200万吨/年延迟焦化、300万吨/年柴油加氢及180万吨/年蜡油加氢联合装置、50万吨/年对二甲苯、20万吨/年聚丙烯、41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等都是中国规模领先、技术领先的炼油、化工和热电装置,集中代表了中国炼油业的先进水平。与此同时,镇海炼化还拥有年吞吐能力4500万吨的深水海运码头以及超过280万立方米的储存能力。所有这些都较好地构成了镇海炼化目前大炼油、大码头、大仓储的格局,积累了企业强劲的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镇海炼化坚持围绕效益最大化这个中心,坚持紧盯市场抢抓机遇,保持企业稳健的获利能力。这些年,炼油行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特别是进入2005年后,由于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炼油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镇海炼化坚持“保市场、保效益”,以化解油价倒挂风险为主线,深入挖潜增效、降本减耗,努力实现减亏增盈……    

  就这样,镇海炼化一边大步跨越,一边始终保持着较强的获利能力,赢利水平一直处于全国行业的前列。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691.5亿元,利税39.1亿元,成为系统内唯一一家盈利的炼油企业。2007年,更上层楼。

  精细打理 夯实“内功”    

  “实践证明,镇海炼化10多年的持续性发展,得益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镇海炼化在组织架构上,实行了扁平化管理。上市期间,公司连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管理公司”。

  《中国石化报》头版发表文章称,镇海炼化是炼化企业精细管理的标杆……

  

  作为特大型国企,镇海炼化不乏很多“著名”,而最著名的要算是精细化管理了。

  这些年来,镇海炼化的生产经营以跨越式的脚步前行,管理如何跟上,成了一项十分关键的问题。镇海炼化坚持深化改革,努力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公司首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9月,正式运行国际石化业通行的安全、健康和环境(HSE)管理体系,并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提升管理水平;HSE体系、质量体系、标准化体系进一步融合为“一体化”管理体系,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在组织架构上,为了保持机构设置精简高效、主业突出的特点,从2002年开始,镇海炼化引入了“公司—运行部”两级扁平化管理。作为中国石化首批4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试点单位之一,2005年镇海炼化的ERP系统率先成功上线运行,初步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同时,广泛应用PIMS、LIMS、PI等信息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管理创新。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求新求变,打造体制机制新优势,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镇海炼化以改革追求体制机制的持续创新,以改革建立体制机制的优势。在体制改革上,实现了传统国企—专业化重组—股份制改制—辅业改制分流精干主业的跨跃;在机制改革上实现了新厂新机制—班组垂直管理,特岗特薪—“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操作人员”三支队伍建设—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逐渐递进,企业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持续创新,企业素质持续提高,驾驭大炼油、大化工的能力持续提升。

  2004年,针对企业快速发展以后管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镇海炼化及时提出“量”和“质”要协调发展。于是,通过实施一系列加强与改进管理的措施,建立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的投资决策模式,以财务预算为龙头的计划管理模式,以调度为中心的生产优化模式,以灵活经营为特色的产品营销模式,以资源重复利用为目标的内部循环经济模式,以市场化管理为手段的考核模式等富有特色的效益经济“6个模式”,实现了内部管理水平与经营规模的同步发展。

  中国石化一位领导这样评价镇海炼化:“实践证明,镇海炼化10多年的持续性发展,得益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并把镇海炼化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典范,在中国石化系统内推广学习。

  “炼油先炼人,炼人先炼带头人”,是独具镇海炼化管理特色的口号。公司一手抓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努力增强班子成员把握市场、搞好企业的本领,使班子成员面向市场的观察能力、决策能力、开拓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手抓全员培训,深入开展以操作人员的“系统操作”、检维修人员的“一专多能”、管理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全员培训,为企业发展培养了一支政治素质高、技术业务精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2007年3月,《中国石化报》在头版发表文章《瞄准国际水平推进精细管理》,介绍镇海炼化的“精细管理”:“作为炼化企业精细管理的标杆,镇海炼化没有在肯定和赞扬中懈怠,而是以严之又严的标准和细之又细的作风,对照国际同行先进水平,找差距、定措施,扎扎实实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

  管理的优化、细化、调整,使镇海炼化全年综合商品率达到95%以上。而最能佐证镇海炼化管理之精细的是,荣誉纷至沓来——连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公司党委近年来相继被浙江省委、浙江省直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公司工会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女职工先进组织”等称号。公司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先进单位”……

  谋求“友好” 追求“双赢”

  “与周边友好和谐、与社会友好和谐、与环境友好和谐”成为了镇海炼化的企业发展理念,五年时间,走出了一条建设和谐发展的生态型企业之路。

  10亿元环保设施投资,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和中国石化首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构建内部循环经济模式,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不到镇海炼化,你很难想象,偌大一个炼油化工企业,居然真的是一个“绿色”企业,而且为建设“绿色浙江”、“生态宁波”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4年9月,镇海炼化成为中国首批8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之一。

  2005年,镇海炼化独家支持配合中华环保联合会,开展“十一五”环保规划意见征集公众调查,为国家制定“十一五”环保规划提供支撑。

  2006年4月,镇海炼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2007年7月,获得了中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社会性奖项——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

  近年来,镇海炼化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注重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向社会提供环境友好产品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建设“生态型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并以“高利用型产业链”、“废弃物零排放”为目标,构建内部循环经济模式,各项环保指标不仅完全符合和高于国家标准,而且保持行业领先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镇海炼化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全过程污染控制,持续削减污染物排放。目前,镇海炼化全面采用加氢精制工艺取代碱洗电精制工艺,减少污水和碱渣的产生量;制硫装置上不惜多投入8000万元(总投资增加50%),而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硫磺回收工艺克劳斯—斯科特工艺,使硫回收率从普通工艺的最高水平98%提高到了99.8%以上;公用工程系统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发汽,脱硫率在90%以上;形成了独有的“炼油节水减排成套技术”,2006年原油加工量1750万吨,接近1995年的三倍,而二氧化硫排放量只相当于1995年水平,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则为1995年的一半,吨油耗新鲜水仅为0.35吨,吨油污水排量为0.07吨。2007年在原油加工量进一步提高、劣质化程度加剧和装置大检修年的情况下,吨油污水排量进一步下降至0.067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镇海炼化从五年前确立“与周边友好和谐、与社会友好和谐、与环境友好和谐”的企业发展理念始,至今用于环保设施投资超过10亿元,走出了一条建设和谐发展的生态型企业之路,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和中国石化首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镇海炼化向社会提供清洁友好的产品,通过以中间石化产品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创新开发各类高端清洁石化产品,各种规格的清洁汽油、优质柴油、航空煤油、液化气、高等级道路沥青、尿素、芳烃等,共40多个品种优质石油化工产品在中国石油石化产品占据重要份额,汽油、航空煤油、芳烃等多种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

  2000年6月起,镇海炼化出厂的汽油产品,提前3年全部达到国家清洁汽油新标准。

  2004年,镇海炼化成功生产出相当于欧Ⅲ标准和符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求的排放标准的98号无铅汽油,以及澳洲规格汽油、城市低硫柴油,标志着生产高质量、环保型产品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5年上半年,实现了车用汽、柴油从欧Ⅰ到欧Ⅱ排放标准的升级,成功生产增效尿素、京标B汽油、胶体磨SBS重交沥青等新产品并投放市场。

  肩负重任 担起道义

  作为一家身处国家战略安全行业的国有企业,必须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镇海炼化党委书记江正洪说。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镇海炼化每年上缴巨额税收。

  面对一次次出现的“油荒”,镇海炼化挺身而出,紧急动员。

  

  “全国最大”,“浙江第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责任。这一点,镇海炼化历任领导,还有一代代职工,从没有含糊过。面对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他们没有丝毫犹豫,自觉地承担起来。这些年来,公司始终努力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尽可能多地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贡献自己。仅“十五”期间,公司上缴税收就达到了145.4亿元,供应各类产品6500万吨以上。而最近两年,税收更是每年高达数十亿元之巨。

  应对近3年来出现的一次次“油荒”,则是镇海炼化强烈的企业公民意识的最好写照。

  2007年四季度,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切实保障华东市场油品供应,镇海炼化坚决服从大局,牺牲效益保市场。镇海炼化不但无条件推迟一个月实施Ⅱ焦化装置检修改造,而且从方方方面采取措施确保多产、多供,以实际行动较好地体现了国有企业的三大责任。全季,在边际利润为负的情况下,超计划生产、超进度出厂,单月加工量、多类产品出厂量均创造了历史新高,有效地保证了市场供应。此时此刻,镇海炼化虽亏犹荣。

  镇海炼化负责人江正洪说:“我们有着双重身份,作为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同时又是国有控股企业,特别是作为一家身处国家战略安全行业的国有企业,必须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我们义不容辞!”

  期间,镇海炼化积极调整生产方案,增产汽油柴油,全力以赴保证市场供应:首先,全公司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所有在运行的生产装置满负荷稳定运行。第二,全公司切实抓好产品结构优化,确保两套催化装置多产柴油。第三,全公司在切实保证施工安全、保证检修质量的前提下,努力加快检修装置施工进度,力争在修装置尽早开工并入正常生产序列。第四,各级各单位领导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做好职工群众思想工作,确保生产安全管理力量,确保市场保供责任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全公司各职能单位迅速行动,制订了一项项具体的保供措施。

  在一份报告中,镇海炼化这样写道:“近阶段出现的油品供应紧张状况牵动着我们的心……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提高装置负荷、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出厂,较好地承担了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10月份,我公司原计划加工原油160万吨……我们推迟了部分装置的检修改造计划,全月实际加工原油166.53万吨,创单月加工量最高纪录,达到2000万吨综合加工能力的极限……在油品供应上,我们坚持把浙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我们通过协调公路、铁路、水路和管输等各种运输方式,向浙江供应汽柴油较计划增加4.7万多吨……经过努力,11月份公司挖库4万多吨,目前的油品库存已降低至警戒线以下……与10月份相比,在加工量减少的情况下增供6.16万吨……”

  作为地处浙江的我国最大炼油企业,关键时刻,镇海炼化尽显国企本色。

  除了油品保障,多年来镇海炼化积极致力浙江公益事业,无论是扶贫、救灾、助学,还是社会公共设施建设,都作出了很好的表率。近年来,发挥企业的技术、装备、人员优势,镇海炼化更是多次在地方安全环保事件应急救援中发挥着突出作用……

  

  2006年11月6日,这是一个注定将载入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史册的日子。投资达220亿元的中国石化镇海炼化100万吨乙烯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工程预计2009年底建成投产。

  何为乙烯?乙烯被称为“石化之母”,它是石油化工的基础性原料,它可以“繁衍”出塑料、化纤、合成橡胶等种类繁多的化学制品。乙烯项目产业链长,对国民经济拉动力很强。浙江省、宁波市都把这个工程定为“1号工程”。

  理论测算,这个浙江省“1号工程”,100万吨乙烯项目投产后,可增加200多亿元的年销售额,带动1000多亿元的下游产业产值,这将对宁波和整个浙江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而对于镇海炼化人来说,走油化联合的道路,成为真正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是一代又一代镇海炼化人的梦想。这个大乙烯工程建成投入商业运营后,镇海炼化将具备2000万吨炼油能力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将实现资源及原料配置的最佳化,实现油气资源加工后的价值最大化,实现炼油与乙烯的深度联合,向国内“炼化一体化”标志性企业迈进,向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石油化工基地迈进,并将为建设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宁波市实施“临港大工业”战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届时,站在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镇海炼化将再炼“第一”!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品牌周刊 00009 “第一”,是这样炼成的 ●周象 2008-2-1 浙江日报000092008-02-0100024;浙江日报000092008-02-0100022;浙江日报000092008-02-0100009;浙江日报000092008-02-0100025;浙江日报000092008-02-0100027;浙江日报000092008-02-0100028;浙江日报000092008-02-0100026;浙江日报000092008-02-0100010;浙江日报000092008-02-01000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