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今年64岁的天台农民奚尊斌显得特别忙碌。连日来,他每天早出晚归,寻访回家过年的同乡人,了解大家平日交谈中的顺口溜。奚尊斌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先后挖掘出民族语言、方言、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传统医药等“村宝”近千条,被人称为“挖宝大王”。1月16日下午,我们在天台县三合镇灵溪村见到了这位远近闻名的“土秀才”。
“挖宝大王”是个浪漫农民
记者在采访前,心想能普查出这么多方言、习俗的奚尊斌一定是个退休干部、或者是退休老师。和他电话联系时,才知道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当记者要和他聊聊如何整理出这么多“村宝”时,他却说先和你谈谈人家为什么叫我“秀才”。奚尊斌说,初中的时候,在语文老师张谷清的影响下,就喜欢上了写诗歌、对联,并且喜欢游山玩水,如今已经到过23个省市。比如做生意到四川,就要去游峨眉山;到宁波办事情,一定要到普陀山去游览一次;到北京办好事情后,就想方设法看一下故宫、游一下万里长城……每到过一个地方,他都认认真真地写下游记。许多有文化的人了解了奚尊斌后,称他是一个浪漫农民。
同时,他也喜欢写打油诗。在江苏洪泽县做工时,看见洪泽县风景优美,就在车间的墙壁上用粉笔写出《洪泽风景》:“碧波金涛渺无际,绿柳堤畔车马挤。喜看渡闸千帆过,洪泽风光美亦奇。”上班的时候工人看了,个个照着墙壁上的诗念念有词,竖起大拇指直夸奚师傅有文化、有才华。
然而,同去的一名天台人不服气,说奚尊斌是从书上抄来诗歌,假充文人。并和旁边一个人说,中午你烧饭,我出题目,让奚尊斌做诗。那个同去的天台人出的题目就是他们平时干的活儿:剥轮胎。
结果烧饭的人半个小时烧好饭,奚尊斌也写好了打油诗,内容是:“砂轮滚,刀飞舞,如闪电掣;铲轮角,冲硬圈,如做游戏;剥轮胎,木棍转,似小型机器;大街上,来参观,人众千几。”
当天晚上,同去的那个天台人,又叫他为同厂的草帽车间写一首诗,结果,奚尊斌当晚又写出了一首《草帽车间》:“听,机器隆隆,如击鼓冲锋;看,草鞭盘转,银线飞动,一顶顶草帽如金蝶出笼。学大庆,日夜奋战;为超产,同时间赛跑。岁月峥嵘,大干社会主义;你追我赶,齐争急先锋。”从此后,同去的那个天台人心服口服,而且还到处宣传奚尊斌是“秀才”。
时刻做挖“宝”的有心人
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涉及天台县三合镇灵溪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干部认为灵溪村历史悠久,有许多古迹、神话、传说和历史名人,应该挑选一个做事认真负责、文字基础比较好的人去做。于是,村干部向三合镇推荐奚尊斌这个“秀才”。
奚尊斌接了任务后,认为任务是艰巨的,但很光荣,一定要想方设法去搞好。
他白天上门,千方百计地向村里的老人们了解,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长诗、谚语、谜语等民间文学;养生、诊法、疗法、针灸、方剂、药物等传统医药;节气与习俗、传统节日习俗和方言等。
晚上,一回到家就连忙把它整理出来。同时纸笔随身带,听到、想到马上记下,以免忘记。晚上纸笔放床头,夜晚一想到就拉亮电灯记下。他的老婆也非常支持他搞普查,不但生活上悉心照顾,而且一想到有好的民谣什么的,就叫他记下来,前后向他提供了50多条。
奚尊斌说,村里许多老人平时的口头禅、顺口溜、俗语比较多,但上门问他们,叫他们说出来时,却又说不出来了。因此,平时在和村里人打交道时,他们无意间脱口而出时,你就要做有心人,马上把它记下来。去年10月21日那天,他到村老年活动室看打麻将。此时,有个人约一个中年人来搓麻将,那个平时喜欢搓麻将的中年人不知什么原因,高声回答:“我不搓了。”想不到旁边有个人迅速接过话道:“赌博人戒赌,除非黄泥捺肚”。而奚尊斌听到这句话,高兴地马上把它记下来。
去年10月29日,奚尊斌吃了中饭在灵溪街石拱桥上玩,听群众讲,邻村有个人,儿子从外地给他汇来2000元钱,他吃了早饭去信用社取出1000元钱,放在上衣口袋里,并扣好纽扣。再来到大街,想买一把锄头,讲好价钱后,一摸口袋,钱没有了,只有右上衣口袋里还有一包香烟在。事后,他仔细回忆取钱时有3人在信用社门口,早上大街上人还不挤,可3个扒手在街上前后撞到他身上,来个声东击西扒走了钱。此事在当地被当作一条新闻传开了。
旁边听新闻的人评论道,这叫做:“钱财难露白,露白要赤脚”;又一人说:“自己不小心,难怪拐子(扒手)没良心”。 奚尊斌听了这条新闻,非常同情当事人。对于评论,感觉总结得非常好,很有教育意义,也把它记在本子上。
有个人和母亲吵架,旁人插嘴道: “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穷”。有户人家生活困难,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旁人劝道:“穷人哪有穷到底,十年财主轮换做”,“有子不会穷,石头也有翻身转”。有一位家长认为自家小孩没出息,不知道以后日子怎么过,旁人劝解道:“船到桥下自会直,不用撑船老大多劳力”、“子孙自有子孙福,不用大人多劳碌”。奚尊斌听到后,都一一记了下来。
让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奚尊斌除了通过采访等方法记录外,他还自己动脑筋想出了很多普查的方法。比如,按照时间顺序,他就记录了许多。从一月至十二月,他想出了下面几条:“没过惊蛰响雷,四十二日大门难开”(意思是天天要下雨)、“二月二,百样种子都落地”、“一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秆叫(哨)”等。
而方言,奚尊斌从早上记起,天台土话早上说“窥星头”,中午说“日昼头”,上午说“昼前”,下午说“暗更头”,傍晚说“末头”,晚上说“未头夜”。太阳讲“日头”,金星讲“天亮晓”,水星讲“长夜娘”,彗星讲“扫帚星”等。
有关日常生活的方言,奚尊斌也挖掘了许多。筷子讲“箸”,扫帚讲“笤帚”,灶上抹布讲“草镬丝”,做饭讲“煮饭”,粪桶讲“皮桶”,厕所讲“孟坑间”等。有关称呼一类:妈妈叫“姆”,哥哥叫“爱”,姐姐叫“大”,奶奶叫“老娘”,爷爷叫“老姨”,大伯叫“大爸”,小叔叫“小爹”,女孩叫“小囡”,童年男孩叫“西老”,青年人叫“后生”,老年人叫“老倌”等等。
除了这些,奚尊斌还搜集了许多民间故事、村中的名人故事等等。目前,他已经把资料送到镇里打印,准备汇编成书,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