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滞留站里聊年景
· 这景色看着像《后天》
· 一周网友妙语
· 在新西兰买冰箱
· “国宾待遇”的校车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滞留站里聊年景
■本报记者 陈洪标
  这是一个特殊的场景,因为大雪留人,众多来去匆匆的民工“候鸟”们,在杭州火车站临时的滞留站里停下了脚步,相逢一堂。在漫长的等候里,他们聊起过去的一年、老家的信息、明年的打算,在特殊的时空,带着特殊的心情——

  今年老家不等

  我的钱过年

  在红星剧院三楼的大剧场内,一共有923个座位的两层观众席都已经满员。他们都是杭州到贵阳方向的1835次旅客,有600多人,下午2点多被安置到剧场里的。到傍晚5点多,还有一些旅客找到了这个安置点。如果没有门口的警察站着,和平时电影院里放电影的情景没有两样,大家都很安静坐着。有喝着水,有嗑着瓜子的。

  不过也有坐不安心的,一个小伙子一会从座位上起来,走到舞台的位置问车站的乘警车几点能开,一会走出门口,在外面转来转去,像很心急的样子。我们在门口把这个叫梁伟的小伙子拦下,问他有什么心事?

  他说自己正闷的慌,他是3天前从玉环县来到杭州,转车去贵阳,结果排了三天的队,就是买不到票。后来从一个老乡手里花了450元买了张下铺车票,比票价贵了1倍。他说,他本来可以不回家的,像去年一样,买不到车票,就在厂里过年。累不说,光路上就要花掉五六百,一年辛苦到头,也就攒了个三四千块钱,五分之一没有了。

  2006年,梁伟就没回家过年。他在玉环一家机械仪表厂里干装配,每个月1700元的工资,一年攒下了4000元钱,他除了留下点房租和生活费,把剩下的钱全寄回家了。家里还就靠他这些钱开支,除了过年,还包括付读技校的弟弟的学费。

  2007年,他通过换工厂,把自己的工资涨到了2000元一个月,没想到,一年下来,仍然只攒下了三四千元。他甚至比往年还节约,不知道这钱花哪里去了。比较明显的是房租从原来与人合租30元一个月涨到了80元一个月,吃饭什么的也在涨。当他写信告诉老爸今年也不回家过年了后,没想到老爸跑到镇上给他打电话,说今年无论如何要回去,理由是家里养了两头猪,宰了一头,留了一些肉自己吃,也卖了不少钱,今年不用指望他的钱用了。

  梁伟其实心里清楚,是老妈想他这个大儿子了,还为他的婚事在着急。不过,家里收入多了,他也听弟弟提到过。今年,弟弟技校毕业了,实习时厂家就已经要了他。梁伟嗨嗨笑着说,问我们杭州有没有工资高点的厂家,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电话卡,这个新号码不用漫游费,回家好用。

  梁伟的老家,有个好听的名字:贵州桐梓县高桥镇两河村近水台。说起今年回家的情况,本来他满心喜欢,没想到好事多磨,讲着讲着心里不免有些急了。

  回家以后不想再出来了

  “要走了,发个短信给我。”嗑着瓜子的张振东对旁边的贵州老乡说,他想出去和记者边逛边聊。

  “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事出去逛?车要开了,别怪我哦。”那个老乡提醒他不要走太远。

  在路上,张振东告诉我们,这次回家后,他不想出来了,在外面打工了十多年,漂够了。到哪里都一样,像他这样靠在工地干力气活的,最终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还是听老爸的话,早点回家去成家,在家安心种点高山蔬菜,搞点副业,也不会比混在城里差。

  那当年为什么要出来呀。他说现在想通了。以前是觉得城市里好,才出来的。可是实践证明,没本事,光有运气也不行。这是他漂了十多年悟出的真理。而且现在的农村和前几年大不一样了。

  去年和他一起出来的几个同龄人回老家后,就没再出来。在家搞养殖业,赚了不少钱。他没那个技术,但是可以先帮种高山蔬菜的老爸打下手,从头学起。

  他说,每一年路过杭州,都没好好看看这个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地方。这次一定要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记者打他手机的时候,他正在西湖边和老乡在打雪仗。他在电话里气喘吁吁地说:“这么厚的雪,以前在我们老家也少见,不过,今年是个例外,老家打电话来,说县城到家里的路根本通不了,到了县城,让他先到姐夫家呆着。不过农村说法,这么大的雪,肯定是个丰收年。”

  1835次列车,直到29日下午2点,也没有起程的消息。看来,这次张振东应该能如愿在西湖边玩了个够。

  只有回家过年

  才觉得还是农村人

  在城站广场的帐篷里,我们见到了铺着被褥的杨升家一家4口。

  40岁的杨升家告诉我们:“带了两个小孩,总不能让他们冻着,现在看个感冒可看不起。我们本来想去住旅馆的,没想到住到这里既暖和又省不少钱呢。里面的温度至少比外面暖六七度。”小儿子已经在他怀里睡去了,妻子则搂着女儿坐被窝里休息。

  杨升家在宁波打工,原本买了晚上8点半的汽车票到武昌,由于客车停运,只好赶到火车站买了1533次列车车票,可是这趟车也推迟了。

  说起去年在外打工的情景,杨升家开口就说:“宁波可是让我们民工最满意的地方之一。”他在宁波打工这么些年,已经很喜欢这个地方了。

  前年把妻子接到宁波后,她有段时间很不适应,听不懂宁波话,又不会讲普通话,所以一直闹着要回武昌老家。后来,他听老乡说,他们工地上晚上给民工上课,教很多东西。他就陪妻子去上了半个月的课,妻子也变了,半年后,就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可没过几天安耽日子,妻子非要把在老家的儿子和女儿都接到身边来。

  两个小孩一来,尽管读书的问题好解决,到民工子弟学校也是免费的,可是开支一下大了。杨升家也没什么好办法来增加收入,特别是去年菜价贵起来,一家四口连肉都少吃了。还是房东家好,知道了她带了两个小孩很不容易,就给两个小孩一些衣服穿着,还劝她改做钟点工,每个月的钱没少,多出来的时间给房东隔壁的一家做家政,每个月多了500元收入。

  本来今年是不想回家过年的,房东都说好了,让她留下,和他们一家四口过个特别的年。可是,孩子老家的爷爷奶奶不肯了,非要他们回去,想孙子孙女了。

  杨升家说,其实对现在他们一家来说,在哪工作,哪里就是他们的家,回不回去过年真的无所谓。他现在虽然赚的钱还不太够开支,但他相信今年会好起来的,他们的工资也会增加的。

  这次回去后,杨升家说一定要说服老人,明年他们就可以不回家过年了。如果有可能把老人接到这边来过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00014 滞留站里聊年景 ■本报记者 陈洪标 2008-1-31 48256F32002924A6482573DF002FEF1F[A1-陈洪标≈B1-庞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