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财经一周
3  4  
PDF 版
· 财经短波
· 农行“传世之宝”金条亮相
· 股票型基金“全军覆没”
· 诸暨农行经济利润突破2亿元
· 全球股市大跌 金价继续上攻
· 浦发银行荣膺“最具责任感企业”
· 林散之 草圣遗法在此翁
· 千台电视机让困难家庭分享奥运
· 金属价格反弹后重失动能
· 个人结售汇交易限额有变
· 浙江中行谋求双赢
· 美元冲高回落 日元全线走高
· 福彩“东方大乐透”和“5+1”即将退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林散之 草圣遗法在此翁
  林散之(1898—1989)别名林散耳,祖籍安徽和县,现代书法大家,“当代草圣”。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苏省国画院画师、南京书画院院长等。

  本期嘉宾:

  蒋频(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郑竹三(浙江博物馆西湖画院副院长、著名鉴赏家)

  鲍洪权(浙江皓翰国际美术馆副馆长)

  蒋频:作为一代书法大家、“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的书法以王羲之为宗,释怀素为体,汲取董其昌、王铎、祝允明、黄宾虹精髓,博采众家之长,独创散之新书体。其书法拙朴醇雅,秀逸洒脱,是继张旭、怀素、王铎和傅山之后的另一高峰。在现代书坛上,他是唯一能真正接踵前贤的草书大家。

  郑竹三:我们今天欣赏的就是林散之先生创作的草书诗文轴。该作品作于1980年,时值先生82岁,正处于艺术的高峰期。作品运笔平稳,结体圆方互见,布局穿插自然,在章法、用笔、用墨上均突出了林散之的精神风貌。

  鲍洪权:林散之喜用长锋羊毫,多以水墨参差,以画法入书法,中锋运笔如锥画沙,书写过程中呈现着由浓、湿到枯、淡的变化过程。此作中,首字“自”浓墨重写,然一路下来则抑扬起伏,疾涩互用,枯润相成,到“胜春潮”、“横空一鹤”时笔墨则几近飞白,虚实多变,出神入化。

  蒋频:在章法上,林散之的胜人之处在于一气贯下。其运笔自如,线条似苍藤枝蔓,气势则如行云流水,多取意外之境。有时为了取势,常将字的末笔写成弧形,向左下方快速挥去,如“寂”字,形成一种连绵起伏的节律美。

  郑竹三:林散之精擅墨法,尤其是被人称道的涨墨法、湿墨法。作品中的“自”字,笔画厚重,几近墨团,却笔笔脉络清晰,令人叹服。此种墨法在林散之的作品中处处可见,其取法王铎,更多的则是直接取自其师黄宾虹。

  鲍洪权:林散之先生30岁后即从黄宾虹学习书画,受其影响亦最深。其在结体上,如横竖的转折呈弧形,带框的结构呈倒梯形等更是黄氏家法。

  蒋频:林散之先生不与世人争名利,欲与古人争高低,毕生致力于书法创作,名重海内外,尤以在港、台和日本最受宠爱。在当前艺术品市场中,其书法作品越来越受到藏家的追捧,目前其作品每平方尺约1.5万元左右,未来上涨的空间仍值得关注。 (曹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财经一周 00011 林散之 草圣遗法在此翁 2008-1-30 浙江日报000112008-01-3000038;浙江日报000112008-01-3000039;48256F32002924A6482573DF000F6264[B1-倪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