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资讯
3  
PDF 版
· 问计民情 满足民需 改善民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问计民情 满足民需 改善民生
——杭州市下城区以民为本为民办事的民生纪实
  问计民情 满足民需 改善民生

  ——杭州市下城区以民为本为民办事的民生纪实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

  民生是行政之本,和谐社会民生为重。“天堂福地,品质下城”,作为杭州首善之区的下城,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的同时,下城区委、区政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社会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完善管理,优化服务,努力做到问计民情、满足民需、改善民生,不断增进全区人民福祉。

  每一个孩子的笑脸,就是一朵灿烂的花朵。下城区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就享受充分而优质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目前,下城全区共有12个教育集团,紧密型、松散型、混合型等多元化的集团办学模式覆盖了53个校区,区域实施名校(园)集团化战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弱势群体教育再上新台阶,切实尊重弱势群体公平发展的机会和权利,努力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残疾儿童少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或行为有障碍的孩子、家庭有问题的孩子都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100%解决了辖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外来创业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政策,惠及全区所有中小学生,被评为“浙江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下城区创建了全省首个全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了全国首家区级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下城区设立了亚太地区社区教育资源中心,教育创新大会成为其常设会议。

  加快学习型城区建设,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下城区以特色品牌引领社区教育工作,推出了“一街一品”、“市民大课堂”等特色项目;以挖掘社团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充实了学习型城区构建的整体格局;以载体创新推进社区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公园”、“教育超市”、“终身学习活动周”等活动扩大了社区教育影响力;以教育培训夯实社区教育成效,重点开展了成人职业技能培训;以理论研究提升社区教育水平,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市民大课堂也逐步走上有序化、系列化的轨道,年初推出了八大类课程,赢得了广泛赞誉。

  在新的一年里,下城区将实施教育科普提升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抓好亚太社区教育资源中心和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试运行;扩大北部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按照省标准化学校要求开工建设24班小学、中学各1所;创建下城区网上科普馆,新建5个科普庭院和3个企业科普画廊。

  千方百计创业富民

  就业:

  创新社区就业模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每一个安居乐业的家庭就是一个个和谐社会的活力细胞。下城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千方百计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使所有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都能实现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都能按照他们的贡献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2007年下城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2969个,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352人,大大超过了年度目标。

  作为深化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的重要载体,“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工作得到了下城区、街道、社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过去的一年中,下城区投入再就业专项经费1355万元,在各社区筹建了“一站式”劳动保障服务大厅,配置了大屏幕、触摸屏、电脑等硬件设施,使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做到了人员、场地、经费、网络、工作“五到位”。目前,全区已有50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实现了2007年底前全区有70%以上的社区基本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的工作目标。

  下城区还将再就业工作与“春风常驻”这一品牌活动相结合,在辖区内广泛开展了“献一个岗位、帮一个就业、送一个温暖、解一家困难”等系列活动。“零就业家庭”是就业困难人员中最困难的群体,而消除“零就业家庭”是检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成效的重要标准。为确保辖区“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发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下城区还通过排查、登记、座谈和入户调查核实等方法,摸清“零就业家庭”底数,根据“零就业家庭”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地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帮扶,做到走访到位、指导到位、关心到位、安置到位。全区通过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一批;千方百计挖掘岗位潜力,上岗一批;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援助一批;有的放矢推进“万人培训”,培训一批;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转变一批等多种途径,千方百计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实际困难。通过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下城区“零就业家庭”已动态消除。

  在新的一年里,下城区还将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再就业扩容工程。一年间,全区将新增就业19000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23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600人;开展失业人员、征地农转非人员、外来劳动力培训8000人;建立2000平方米的下城区失业人员创业服务园;全区充分就业社区达80%以上。

  

  

  让每一位群众病有所医,下城区建设强大的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至于使群众因贫困看不起病,也不至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卫生强区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新进展。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是体现政府公共财政职能、关注民生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具体实践。去年以来,下城区开展了健康城区建设试点,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部分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为主要内容,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区所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300种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为主要内容、新型绩效考核体系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工作。

  通过改革,使政府公共职能得到体现,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得到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模式得到转变,促使中心工作重心向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转移,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得到了一定的遏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这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改革,得到了卫生部、发改委、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2007年6月全国第二次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了下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区领导应邀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如今,下城区还陆续开工建设文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社区监测与干预国家级试点,开展外来人口妇幼保健、全科医生服务的国际合作。率先在全国推行了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及信息公示制度。改革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医疗援助、无偿献血等工作全市领先。

  养老:

  让每一位银发者拥有绚烂的夕阳

  下城区每年拿出不少于250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七大类帮扶内容、30项救助措施,对全区50万居民和外来人员实行全覆盖。这其中,养老是重要的内容。

  下城区历来十分重视支持养老服务工作,始终把此项工作放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特别是近几年来,始终坚持以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为目标,坚持以“政府主导、社区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老人满意”为原则,以创建首批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为契机,充分发挥社区建设的机制优势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专业优势,探索实践以“三级服务组织联网、六大系列服务联抓、500个居家养老服务点联建”为核心内容的居家养老“365金晖行动”,实践“365天,天天在您身边,时时为您服务”的工作宗旨,着力构建一所没有围墙的区域敬老院,有效推进了下城养老服务事业的全面发展。下城区先后获得“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城区”、“中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

  下城区现有60岁以上老人6.67万人,占总人口的18.18%。其中80岁以上老人0.9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3.96%;百岁以上老人21名。面对日益加快的老龄化、高龄化的发展趋势,区委、区政府深切地认识到:发展养老服务事业不仅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公共服务职能,也是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作为新形势下发展老龄事业的新课题,理应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以有效推进。

  近三年来全区先后投入近1.2亿元资金,建成了89个“星光老年之家”、112处老年文化健身活动集聚场所,建造了200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500平方米的老年电大教学中心、1200平方米的区“慈善爱心家园捐赠物资调控中心”暨“老年爱心服务中心”、1500平方米的残疾老人康复指导中心、96198老年呼叫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配餐服务中心、老年护理中心等,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500个。2007年,区委、区政府在去年实施楼道亮灯工程的基础上,又投资300万元,全面启动了楼道无障碍“扶手”工程、康复设施进家庭工程以及面向部分困难残疾老人的“亮居”工程,让残疾老年人共享品质生活。

  住房:

  天堂福地 宜居家园

  

  安居才能乐业。下城区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尤其注重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中低价位普通居民住宅建设,逐步改善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不光要让群众住得下,还要让群众住得好。2007年以来,下城区内的背街小巷改善、截污纳管工程,就被老百姓称为“家门口的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

  经过工程指挥者和建设者10个多月300多天没有双休日、没有国定假的全力奋战,共完成背街小巷改善203条,改善道路39万余平方米,新增停车泊位1200余个,整治600幢近75万平方米房屋立面,“平改坡”48幢,绿化203条街巷8.2万平方米,整治农贸市场4个,保护古建筑1处,埋设雨水管21000米、污水管19000米、电力缆1万余米。有12余万人、500余家单位直接受益,让近250条街巷旧貌换新颜。

  全区截污纳管工作完成了18个生活小区项目截污纳管工程;完成了14个污水收集系统项目的建设;完成了20家公建单位的截污纳管;完成了7条河道的截污纳管;完成了20家农贸市场的截污纳管。全年累计完成截污量10965吨/日,累计埋设雨、污水管道39545米,建井4335座;安装侧石39146米;翻建人行道15357平方米;修复道路86816平方米。

  两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得到了群众和各界的普遍赞誉。改善后的道路面貌涣然一新,大大缩小了背街小巷与城市主要道路、社区与商贸中心、城郊结合部与中心区域之间的差距,既实现了环境品位和人际关系的双重改善成效,也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丰收,让天堂福地的百姓过上更加和谐的新生活。

  群众期盼的好事接连而至。新的一年里,下城区还将实施市民百姓安居工程。开工建设农转居安置用房1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用房2万平方米;基本建成杨家、北景园三期3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提供经济适用房2000套;开工建设外来人口公寓和大学生人才公寓共4万平方米;实施3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工程。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12 问计民情 满足民需 改善民生 2008-1-28 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22;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18;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11;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19;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30;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31;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32;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12;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20;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34;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35;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23;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37;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38;浙江日报000122008-01-280002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