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2007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遵循“集中财力办大事”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有所积累、四要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的理财原则,着力构建“三个三”工作措施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完善财政运行机制,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超额完成年初省人代会确定的任务,同时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有力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促进了全省经济建设、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2007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汇总预算为1453.45亿元,执行数为1649.50亿元,完成预算的113.5%,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3%。2007年全省财政支出汇总预算为1646.80亿元,执行数为1806.86亿元,完成预算的109.7%,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5.1%。预计2007年全省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07年省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61.77亿元,执行数为174.80 亿元,完成预算的108.1%,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7%。2007年省级财政支出预算为202.68亿元,执行数为207.07亿元,完成预算的102.2%,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2%。预计2007年省级财政收支平衡。
2007年,是全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们在省委的领导和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按照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报告决议精神,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算收支任务。
(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体制激励、优质服务有机结合,支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善财政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筹措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各项专项资金,召开以加快服务业发展为主题的全省第二次地方财政收入8亿元县(市)会议,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大“三农”投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创新、高效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等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筹措省级粮食风险基金,支持储备粮库和粮食批发市场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筹措落实资金,并争取中央国债专项资金,支持“五大百亿”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利用世界银行和外国政府贷款,支持城乡环保和可再生能源规模扩大化项目建设。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整合科技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及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电子、医药等高技术企业的重大产学研技术攻关,以及节能、环保等企业的合作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高技术产业的提升发展。加大对节能降耗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关停小火电和水泥机立窑、小钢厂拆除工作,扶持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和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外经贸财政扶持政策,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出口、进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
(二)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做好做大财政“蛋糕”。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前提下,按照“均衡入库、持续增长、优化结构、调控有力”的目标,做好组织收入各项工作。加强营业税分行业税源管理,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和首次年所得12万元以上自行纳税申报工作。切实加强资源税、印花税等地方小税种征管,积极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实施房屋交易最低计税价格管理办法,加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深化和完善“地税征收、社保支付、财政监管”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推行“五费合征”。推广应用新版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信息系统,加强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海域使用金以及户外广告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征收管理,努力增加政府非税收入。财政收入的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改善民生。按照“增量优方向、存量调结构、增量调存量”的原则,积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安全生产、基层文化建设等方面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2007年全省和省级财政增量用于民生支出分别占70.3%和82.2%。启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全省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落实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政策,逐步提高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教育“四项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启动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和“中职困难生营养餐工程”;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足额安排助学贷款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加大促进就业再就业财政投入,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支持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重点扶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安排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确保被征地农民、精简退职职工和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生活费的按时足额发放;支持农村困难群众实施危旧房改造,全面推进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试点,加大农村卫生院建设发展投入,制定城市社区卫生财政补助政策,支持农村和城市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逐步完善财政生态补偿办法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进一步推动“生态省”建设。加大公检法司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体制,支持农村“多员合一”试点工作,加强农村社区公共安全,支持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平安浙江”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开展全省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农村文化建设,支持“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加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出台优化收入结构财力性奖励补助办法,进一步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省级20个部门的部门预算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进行审查,其中省水利厅部门预算被重点审查并获通过;调整和完善定员定额体系,制定省级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定额分配体系,改革事业单位财政供给方式。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纳入部门预算编制的省级预算单位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初步建立全省绩效评价指标库,充实信息库,完善中介机构库,落实省级项目绩效自评,积极做好重点项目评价,扎实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发挥政府采购在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功能,完善定点采购和协议供货制度,努力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全年政府采购规模达260亿元以上,资金节约率在10%以上。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开发、完善和推广“金财工程”一体化软件。
(五)完善财政监管机制,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认真贯彻《浙江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全面开展财政“五五”普法,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财政执法行为,全面推进依法理财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加强财政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强化项目支出审核与监督,完善基建资金财政直接拨付制度,逐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对省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财政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的跟踪问效机制。认真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开展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义务教育负债工作;化解外国政府贷款历史拖欠债务,调整政府外债投向结构,强化债信管理。大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扎实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清理活动,完善差旅费、会议费、接待费三项费用标准,落实定点饭店政府采购工作,积极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积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管和会计诚信建设,开展会计信息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加快浙江省高级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维护财经秩序。
2007年,全省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较好,但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公共财政体系不够完善,公共财政职能发挥还不够充分;优化财政收支结构难度加大;财税管理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较重;等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通过严格财税管理、深化财税改革、创新工作机制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8年全省和省级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全球经济将继续增长,贸易规模继续扩大。国家将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通过近年来不断推进科学发展,我省各经济主体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明显加强,2008年全省经济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财政收支来看,一方面,经济的较快发展为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奠定基础;改革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会增加部分收入。同时,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减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实施支持节能减排、促进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都将不同程度地减少收入;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会对金融、房地产、证券等相关行业和中小企业产生较大影响,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的增长会继续减缓;出口退税对地方财政的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要不断加大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财政支出的刚性不断增强。财政收支矛盾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提高稳定增加财政收入的本领;牢固树立公仆意识,提高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本领;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增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本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更加有效地支持创新创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税“有形的手”的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对2008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按照中央和省委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我省2008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继续遵循“集中财力办大事”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有所积累、四要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的理财原则,丰富和发展“三个三”工作措施并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做大财政经济“蛋糕”,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2008年全省及省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编列如下:
安排2008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预算1850亿元,增长12%。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8年当年全省地方财政可用资金为2000亿元。安排2008年全省财政支出预算2000亿元,增长10.5%。2008年全省财政收支平衡。
安排2008年省级地方财政收入预算195亿元,增长11%。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8年省级财政可用财力为226.80亿元。安排2008年省级财政支出预算226.80亿元,增长9.5%。2008年省级财政收支平衡。
三、关于2008年全省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8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第一年。做好2008年的全省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为此,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支持自主创新为重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调整支持的重点和方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重点支持提升、优化集成公共创新平台和实验室建设,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支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支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推动“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变。选择部分高职院校设立创新激励基金,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推进创新文化培育,吸引更多科技人才来浙江创业创新。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推进传统服务业态和商品交易市场的改造提升;支持地方金融业改革发展;支持服务业试点示范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现代物流业、物流园区和社区服务业以及城乡公共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支持村级连锁便利店发展,推进农村商贸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使服务业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强化资金整合,巩固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农业体系及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大力支持粮油肉等农产品生产,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进一步优化先进制造业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鼓励企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业等。加大对节能降耗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推进钢铁和电力行业结构调整,促进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港航强省建设,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外经贸政策措施,提高外贸出口附加值,鼓励企业开展进口贸易,促进外贸进出口平衡发展。
(二)以增强政府财力为重点,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在依法治税理财、规范财税管理的前提下,继续坚持“均衡入库、持续增长、优化结构、调控有力”的组织收入目标。积极应对各项财税改革,密切关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等对财税收入的影响。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研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促进地方可用财力的稳定增长。完善税收收入征管机制,及时掌握新的税源增长点,继续规范税收征管秩序,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重视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拓宽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范围,推广新版政府非税收入征管信息系统,加强对经营权拍卖收入等国有资源类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探索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征管,切实加强对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教育费附加和海域使用金等的征收管理,全面推行社会保险费“五费合征”,增强政府财政实力。
(三)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运用“增量优方向,存量调结构,增量调存量”的方法,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支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制度,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和农村教师待遇;创新投入方式,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建立发展学前教育激励机制,提高学前教学水平和质量;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与质量;完善财政资助政策,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问题。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支持文化“三下乡”活动,扎实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大文化人才扶持力度,扶持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培育演出市场,促进全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促进就业富民。进一步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筹措就业再就业资金,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支持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农村低保对象就业,促进创业富民。加快推进区域统筹发展,支持实施以欠发达地区为重点的“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切实扩大下山脱贫和劳务输出,扶持发展家庭加工业、特色产业和绿色农产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切实提高农民致富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障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建设,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以“五费合征”为抓手,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支持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合理确定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规范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基金筹资机制。继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受益人群。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和集中供养制度。加强城镇廉租住房建设,完善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制度,推进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密切关注价格上涨对民生的影响,及时落实各项财政补贴政策,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支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卫生事业财政投入,优化卫生事业支出结构,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筹措安排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农民健康体检和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加大对直接面向目标人群的公共卫生项目投入力度。支持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城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整合力度,深化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
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继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着力支持重点流域、区域和欠发达地区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支持全省乡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支持主要污染物减排监测、考核、统计三大体系建设和全省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等。
支持“平安浙江”建设。加大公检法司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基层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政策,改善欠发达地区政法机关执法条件。大力支持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社区矫正和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经费,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加大对安全生产投入,完善财政救灾应急预案,健全救灾反应机制,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四)以深化财税改革为重点,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发挥财政体制的引导和杠杆作用,进一步处理好省与市县分配关系,不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完善“两保两挂”、“两保一挂”转移支付政策,以体现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完善优化收入结构财力性奖励办法,推动市县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的步伐;完善因素法、公式化的一般财力转移支付,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财力补助办法并不断加大力度,逐步落实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在所有省级行政定额预算单位试行“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管理模式,切实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改革事业单位财政供给制度,省级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财政供给由“基数法”改为“零基法”。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力争市级全面实施,并扩大县级改革试点范围。完善绩效评价相关制度,落实省级单位3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工作,做好重点项目评价,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加快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扎实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改革,稳步推进公务卡应用推广工作。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做好省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监管的试点工作;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确保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等政策的实施;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提高政府采购规范化水平和采购效能。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财工程”一体化软件,基本完成全省广域网建设。
(五)以加强财政监督为重点,提升财政管理质量。深入贯彻《浙江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广泛开展“五五”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落实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财政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扎实推进依法理财工作。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修订完善会议费和公务接待费开支标准和管理制度,控制行政管理支出的过快增长。切实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促进政府投资项目财政预算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积极支持国有企业和地方金融业改革,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探索国有产权收益收缴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和地方金融国有资产管理。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定期化解义务教育债务,指导市县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合理利用政府外债,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加强财政监督和会计、资产评估监督,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监督机制,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规范财经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