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质监视窗
3  
PDF 版
· 2008年浙江省质监重点工作解读
· 2007年浙江质监十大要闻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光 荣 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综述
  人类进入21世纪,崇尚绿色有机食品,食得安全、食得健康,是势之所然。而优质农产品是严格按标准化生产出来的。

  国家主要领导在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回眸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省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初步建立农业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机制。2002年,省政府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生产源头抓农业标准化,成立了以分管副秘书长为组长,省质监、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协调会议领导小组(下称省“协调会议”),办公室(下称省“协调办”)设在省质监局,具体负责全省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规划和协调工作,并从2003年开始,省财政每年投入1500万~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动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省各地有近一半的市、县(市、区)建立了相应机构,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协调推进机制初步形成。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浙江省“十一五”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出台,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目前,我省已制定发布省级农业地方标准509项,标准研制水平不断提高,无公害农产品达标比例从2001年的8.1%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已收集ISO、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标准等10万余条信息,并率先在全国建立农业标准信息网,实现农业标准信息的网上公开查询和免费下载。

  以加强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为平台,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控,农产品安全指标有了明显提高。全省已建立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项目)1100余个,总计推广示范面积达近900万亩,食用农产品标准化推广实施率达到35%以上,促进农业增收近60亿元。农业品牌战略深入推进。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有92个农产品被纳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单,265个农产品被认定为浙江名牌产品,1800多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近1012个产品通过绿色、有机食品认证。

  目前,全省通过计量认证,具有法定检测资格的省、市、县三级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共199家。其中省部级以上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23家、市级43家、县级133家,初步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

  农产品综合抽查合格率从2003年的88.9%提高到2007年的96.7%。初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分析和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布警示信息。已有1000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25家农产品检测机构得到江浙沪两省一市的互认,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农产品的贸易和流通。

  针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积极利用WTO规则,选择鳗鱼、柑橘、茶叶、食用菌等对日本出口量较大的农产品,深入开展应对性研究,已完成15项专题研究。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明显效果。如率先在台州开展了西兰花应对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后,据杭州海关统计,2007年我省蔬菜对日出口量同比下降9.6%,台州市菜花类农产品对日出口量却同比增长了18.7%,出口价值增长了25.2%。此项工作得到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我省农业标准化的“短腿”

  总体上看,全省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也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从当前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和新农村建设的长远目标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标准化的推动作用还发挥不够。很多地方还缺乏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政策激励,农业标准化与组织化、产业化互动发展的机制没有形成,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与各类农业生产性建设项目如“基地建设”、“菜篮子工程”等的结合度低,基层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二是农业标准化的经费投入不足。目前,除省里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外,市、县两级因经费不到位,标准化推广实施体系不健全。

  三是农产品全过程生产经营的标准化推广实施还不到位。全省十大主导农产品产业标准化推广率依然偏低,除茶叶达到70%以上外,其他产业平均还不到40%。

  四是农业标准体系不够健全,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标准制修订与农业科研有效衔接,标准技术水平与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和欧美等我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地区的相关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而造成我省农产品出口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依然严重。

  五是农产品检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检测仪器设备配置不足,检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农业标准化人才缺乏,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意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2008年主要工作思路

  [关键词]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农”,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农业准化工作,着力发挥农业标准化重要技术支撑作用,为加快有浙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关键词] 平台体系 一是适应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加快标准化技术机构平台建设,重点抓好茶叶、水产、饲料、林业、农药、肥料、农机等省级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建设和运行,支持有条件的机构申报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站),争取1~2个国家标技委(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落户我省。二是围绕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快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节本增效、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方法、种子种苗繁育、高效安全生产、健康养殖技术规程、循环经济等重要地方标准的研制,提高农业标准质量水平,制修订一批具有我省农业特色和核心技术的地方标准,2008年计划制修订地方标准不少于30项(含复审)。三是积极支持各类农业标准化主体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争取在农、兽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检测方法、种子种苗标准领域等重点领域制订一批国家行业标准,积极争取标准“话语权”,保护我省农业利益。

  [关键词] 培训·覆盖面 继续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标准化推广实施率和覆盖面。2008年计划安排省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不少于80个,确保推广实施率提高4%~5%左右,达到40%以上。一是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改革示范项目立项和验收工作,强化项目立项审查和项目建设过程监管,完善项目验收程序。市级协调机构负责示范项目现场验收,指导所辖各县(市、区)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培育工作。二是按照“执行一个标准、确定一个主体、培育一个品牌、制作一张生产模式图、建立一份生产档案”的要求,完善 “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推广模式,健全示范项目技术标准体系和生产模式图。三是结合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需要,进一步推进良好农业规范(GAP)实施,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化、组织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四是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组织示范项目跟踪检查和绩效评估,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宣传,加大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力度。省级重点培训师资队伍,各市、县根据培训要求,开展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技推广机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等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和农业大户的培训,尽快培养一支既懂农业专业技术又懂标准化知识的技术骨干队伍,完善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同时,通过“绿证培训、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来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良好氛围。2008年计划以省“协调办”名义在11个市地分片开展农业标准化培训5期,培训农业标准化骨干专业人才300~500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质监视窗 00011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08-1-26 浙江日报000112008-01-26000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