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3  4  
PDF 版
· 鼠年为“白鼠”立块碑
· 最震撼的年终奖——老板给员工洗脚
· 外国人的中式年夜饭
· 我带儿子捡废品
· 一周网友妙语
· 为什么怕扶老太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白鼠小贡献大,省实验动物中心那一拨天天和白鼠为伴的人们,新年有个心愿——
鼠年为“白鼠”立块碑
■本报记者 沈宇翔
  说起“鼠”,总让人联想起一些阴暗的字眼,什么“贼眉鼠眼”、“鼠目寸光”……但是,当记者进入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亲眼观察到上万只正在繁殖饲养的白鼠,联想到的却是全然不同的字眼——干净、温柔、无私……

  喝纯净水的“纯净鼠”

  “我们的白鼠喝的是纯净水,吃的是高压灭菌饲料,比人还干净呢!”说这话的是周文伟,从1991年至今已经和白鼠亲密接触了17年,如今作为省实验动物中心办公室主任,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受理全省各地科研机构的白鼠预定,全省80-90%的实验白鼠来源于这里。

  在三楼的白鼠饲养区,记者用了全身的力气才推开了第一层隔离带的大门。一边的周文伟告诉我,这是因为压差所致,门里面的气压比门外要高出20-50帕,为了保证外面的空气流不到饲养区来,整个饲养区处于无菌状态。

  中心从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引进的种鼠,要在设有三层空气过滤的屏障设施接收间先接受一次验身;然后进入检疫间继续为期一个月的隔离观察,确定其身上未携带20多种特定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后,方可正式在饲养室里安家。

  进入隔离带之后,我还是只能和饲养区的白鼠隔着玻璃遥遥相望。玻璃那边的白鼠们小日子过得滋润:喝的是多层净化过滤的纯净水;吃的是比大米还贵的高压无菌饲料,营养均衡,硬度还要刚刚好够磨牙;24小时中央空调,每小时换气10-20次,始终保持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40~70%的“春末天气”,噪音小于60分贝,每天自动调节12:12小时的明暗交替时间。中心还专门为此应用了一套“动物屏障智能控制系统”来保证白鼠们的舒适生活。

  在饲养区,白鼠们还要遵守严格的“生育制度”:一只生殖期的鼠爸爸可享受两名“妻子”同居的待遇。“同房”两周后,“妻子”经过“妇科检查”确定受孕,就会被移到“产房”。21天后待产期一到,一胎出生10~20只小乳鼠,母子再同居21天享受哺乳。期间母鼠得到的营养食谱会有所调整,蛋白质适量增加。

  每天换三套衣服的饲养员

  虽然整个饲养区处于恒温恒湿的绝对无菌状态,但是“无菌”并不意味着“无味”。越往饲养区靠近,氨气味夹杂着其它异常的气味就越重,熏得我屏住呼吸,想打退堂鼓。

  “很不习惯吧,我们刚来也这样,但是现在都没感觉了,”说这话的是叶亚玉,省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白鼠的9个饲养员当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饲养员,1980年开始饲养白鼠。“现在条件好了,每天都能冲澡,早些年我下班挤公交,人家都要避开我,有味道啊。”

  白鼠饲养员这份工作显然不一样。现在,叶大姐每天早上7:30到单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从头到尾,连指甲缝都要用锉刀弄得干干净净,然后从里到外换上经过高温高压消毒的连体工作服,戴上两层手套,两层口罩,这样才能进入三层隔离的饲养区。一旦进了饲养室,叶大姐既不能抓头皮,也不能挖鼻子,连上厕所也得忍到中午。换垫料(垫料里有排泄物)、加水、加饲料、给白鼠交配等等,9个饲养员配合给上万只白鼠做完这些常规任务,通常需要到中午一点左右。从饲养区出来也必须再冲个澡,洗掉饲养区的浓重异味,换上自己准备的在办公室穿的衣服。但是,在饲养区之外的其他工作区域,多少还是有点异味,所以到下班时,叶亚玉需要再换下这套衣服,换上一早穿来上班的衣服回家。

  因为异味,更因为在饲养区必须长时间不喝水不去厕所,年轻的饲养员里已经没有女性了。今年26岁的陈文文,从大学实验动物专业毕业之后就开始了饲养白鼠的工作,女朋友见他就问,“弄干净了没有?”而今年28岁的余强,至今还没找到女朋友,多少和这份特殊的工作有关系。

  我们想为白鼠立块墓碑

  尽管白鼠饲养员们的工作有点特殊,有点辛苦,有点乏味,奇怪的是,在省实验动物中心,一做就是十几年、几十年的人比比皆是。养了3年白鼠的陈文文笑眯眯地说,“只要你温柔的对待它,她也是很温柔的。”而做了28年的叶亚玉则向我介绍抓白鼠的技巧,“不用一只一只抓的,双手一捧,一窝白鼠都在手里了,很听话的。”

  看着自己饲养的白鼠进入了实验室,饲养员的心情有点复杂。就在饲养区的楼下,省重点实验室里,比如脂肪肝、酒精肝、糖尿病、高血压、器官移植等试验和药品检测,都是在白鼠身上开展,另外比如21金维他、青春宝等保健品也都是在白鼠身上进行原材料合格测试。

  “白鼠为人类作了多大贡献啊,因为白鼠和人类的基因非常接近,成本低、数量多,所以80-90%的医学实验都是用白鼠做的。”周文伟向我介绍,尽管因为去年饲料价格上涨,白鼠的价格从原来的6元涨到7元,但是浙江作为医药大省,对白鼠的需求量还是不断提高。2007年中心提供18万只清洁型白鼠给医院、药厂、学校等科研单位,白鼠的供应数量每年都增长20-30%。

  虽然是年末,预定白鼠的电话还是响个不停,周文伟一边忙着接电话下订单,一边抽空和我讲起动物伦理:“你想,2007年从我们中心出去就有18万只白鼠在做了实验之后死亡。实验工作一定要有效,否则就会造成浪费,而这样的浪费就是浪费一条小生命。”

  2006年9月,中国国家科技部下达了《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将实验动物饲养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周文伟告诉我,现在中心实验室在进行白鼠实验的过程中,都要求要善待白鼠,即便在它们死亡的时候,也需要选择让它们觉得不太痛苦的“安乐死”。

  “我们中心2008年有个打算,就是在医科院立一块墓碑,上面写上‘向为人类献身的白鼠致敬’。”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新闻周刊·万家灯火 00014 鼠年为“白鼠”立块碑 ■本报记者 沈宇翔 2008-1-24 浙江日报000142008-01-24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