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蒋连英 省人大代表 平湖市新埭镇星光村党总支书记
朱德峰 省政协委员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首席专家
主持人:本报记者 黄 宏
通讯员 廖小清
过去的5年,我省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高效生态农业加速发展。稳定的粮食生产不仅能保障我省粮食安全,还对农民增收、就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民以食为天”,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粮食生产问题仍然成了与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主持人:相对于种植经济作物,粮食生产的收益还是偏低,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朱德峰:在粮食生产环节中,目前我省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粮食生产成本高,收益低。以水稻来说,除去成本,一亩也就能收益近200元。再加上单个农户种植面积少,如果按一户人家种3亩地来算,只有600元的收入。尽管省里出台了许多鼓励粮食生产的措施,但相对于种植经济作物,粮食生产的收益还是太低,这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影响粮农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造成新技术到位率较低。
蒋连英:大家都说粮食生产收益低,可国外的大米在中国的超市里,可以卖到每斤几十元,我们本地产的大米每斤却只能卖1元多。为什么呢?我觉得这和粮食生产者老龄化现象有关。现在农村中,40岁以下的人愿意种田的不多;愿意种田的农民往往年龄在五六十岁,甚至要七十多岁。他们中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种田仅凭经验,一有病虫害就施化肥农药,对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小,卖不出好价钱是很自然的事。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关注。
主持人: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粮食生产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呢?
朱德峰:粮食生产规模小,影响到种粮效益和新技术的应用。上面说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现在粮食生产规模小、种植面积小引起的。如果新技术、新品种能让每亩地增收20元,又正好有100亩地,交给1个人种,这人会觉得为了2000元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是值得的;交给100个人种,这些人会觉得为了20元钱去做这些事情不划算。
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使得突破这种“发展困境”成为可能,现在通行的办法是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到一些粮食生产大户手中,实现规模化生产。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减少,且生产者的老龄化现象明显,需要发展机械化生产技术,像韩国的水稻生产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应用。由于我省水稻生产规模小,水稻类型多,粮农需要社会化服务,现在有的地方开展病虫统防统治,既降低了防治成本,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蒋连英: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要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这点我非常赞同。嘉兴不少地方在建设农村新社区时,重新规划了农居,节约了不少土地,这给我们一个试验的机会。我们准备把这些节约出来的土地承包给有知识、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当他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产生效益后,周围农民会被带动起来效仿。这样,就能解决单个农民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成本过高、收益过低的问题。
主持人:要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除了已有的扶持政策外,你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蒋连英:粮食生产要发展,应该通过集约化经营来实现。但如果不给农民足够的社会保障,农民很难有足够的信心把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这样一来,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的难度就比较大。我们星光村是嘉兴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试点村,我在和村民的交谈中发现,他们有了养老保险后,对土地的依赖心理明显减轻。但星光村的经济条件在全省算比较好的,其他村的村民就不一定了。我觉得,政府应该统筹考虑,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力度,这将能促进土地流转,促进粮食生产的稳步提升。
朱德峰:生态文明建设要与生产发展相结合。水稻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稻田生态系统对温室气体的控制和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非常显著,单季稻每年每亩生产1000公斤左右的生物量,固定大量二氧化碳,还能产生大量的氧气。水田还能涵养水源,防洪排涝,如果一个地区稻田面积10万亩,在雨季可蓄水约近3000万立方米,能缓解浙江降雨集中期的洪涝灾害。水稻生产还能对缓解热岛效应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一些城市夏天气温过高,高温持续时间长,也与城市周边地区稻田和湿地面积下降有关。
在欧盟,对水稻生产每公顷补贴1200欧元,其中就有一块是对水稻生产的生态补偿,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类比,但我觉得在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时,可以对粮食生产进行生态补偿,促进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