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高乙梁 省人大代表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小蒂 省政协委员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主持人:本报记者 金涛
过去5年,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省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加快,投资、科技、金融等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也分享到了改革的成果。吕祖善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重要领域改革攻坚,抓好一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主持人:你们认为过去5年我省改革哪些方面进展较好?
张小蒂:过去5年改革给我省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特别是经济体制领域里推开的一系列改革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民营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国民企500强浙江独揽203席,数量居全国首位;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率先基本完成,全省改制面达98%;在全国率先推行排污权交易;专利授权量在全国领先……这些都印证着:正是改革激发了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正是改革使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
高乙梁:过去5年的改革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以杭州市为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国企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改革等精心谋划、协调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则有所突破,改革成果惠及了越来越多的百姓。比如,杭州市的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是推进发展优质教育均衡化为目标的名校集团化战略,让更多市民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全市已成立67个教育集团、253个成员单位,其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54%;全市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63%。
主持人: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推进改革攻坚战,抓好一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请问有哪些突破口?
张小蒂:站在宏观的角度看,深化改革离不开创新。我们贯彻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就要通过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来实现。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言,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中小企业大省、市场大省,要通过组织创新来提升中小民营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体现“集群效应”、网络效应、协同作用,从流通环节入手,依托市场平台,实施渠道控制,增强包括品牌、专利、行业协会等在内的市场势力;技术创新就是使要素边际报酬递增,借助科技、研发投入、设计、人才柔性流动等因素,实现追赶与跨越;制度创新就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重改善创业、创新环境,继续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再创浙江经济体制、机制新优势。
高乙梁:杭州市下一步的改革,将力争在率先建立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体制和科学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上取得新突破。前者的举措包括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培育创业投资企业,建立再担保机构,编制和发布创业投资项目推荐名单,并完善个人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和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等;后者则结合杭州实际,建立健全市、县(市、区)、街道(乡镇)三级行政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功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各审批部门平台与市行政服务中心主平台对接,完善行政审批、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效能监察四位一体的综合性政府服务平台。
主持人:如何让更多的百姓分享到改革的成果?
高乙梁: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全体老百姓得益,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分享到改革的成果。这方面杭州市一直在努力,以创新公共财政体制为例,近几年杭州市财政投入注重向改善民生倾斜,2007年全年新增财力2/3以上被用于解决民生问题。可以明确的是,下一步这种倾斜力度会更大,杭州市将率先建立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体制,具体包括完善多层次社保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社保水平;完善教育、卫生、体育资产营运管理运行机制;高起点实施好国家医改方案,重点建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确保公共资源重点投向社区医疗、疾病控制、预防免疫、卫生监督、妇女儿童保健;改进和规范药品集中采购,切实降低药品价格;以改革征地补偿标准、完善房屋拆迁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为重点,在全国率先探索社会利益均衡机制等。
张小蒂:其实,改革的“民生意识”无处不在。以城市建设为例,国际经验已证明,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难题,关键要靠发展轨道交通。这可以说是与每个市民切身利益攸关的大事,这方面我们的发展步子还可迈得更快些。早在1998年,我就曾提交过杭州市尽快上马地铁项目的提案,如今杭州地铁的首期工程已开始动工,也算是夙愿得偿吧。地铁是资金、技术密集型建设项目,且建设周期、投资回报期都很长。解决地铁庞大的建设资金问题,实际上就牵涉到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浙江民资丰沛,完全可以引入民资,也可发行地铁融资债券,特别是可以尝试用较合理的融资机制、较高效的办事效率与较可观的投资回报率,吸引那些已到外省成功投资的浙商回来反哺家乡,投资造福家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