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沧海桑田的收音机
· 聆听从空中传来的声音
· 高段位的广播爱好者
· 前门大街重现老北京街景
· 把无线电历史搬回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把无线电历史搬回家
  说到老收音机的收藏,人称“张无线电”的张明律不能不郑重地说上一段。实际上,周末的这次聚会,所以安排在上海市卢湾区文化宫,就是因为在这里展出了他收藏的部分精品。

  这些收音机中的不少比张先生的年纪都大。现在焕然一新地摆放着,而每台机器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张先生如数家珍,这台是1918年的最早的机器,那台是上世纪20年代的舌簧式号筒喇叭收音机……许多早期的收音机,落地式,有着雕花的木板,看上去高贵富丽。张先生说,有的机器当初值好几根金条呢,他收购的价格也要数万元。

  张先生的收藏至少在沪上是首屈一指的。他收集的收音机实在太多了,已经超过了两千台,家里早就容纳不下,不得不另外租了10个房间。上海的房价高,每年光租金就得花两三万元。

  聚会结束后,我去参观了其中的几个房间。都在老式的房子里,沿着陡峭、狭窄的楼梯上去,里面是别有洞天。房间里堆得满满的都是各种收音机,人只可以勉强转身。

  其中一个房间是张先生的工作室,这里除了工作台,还有一个个从地上叠到天花板上的铁皮饼干盒子,仔细一看,上面都贴着标签,原来是张先生收集的各种收音机配件、元件。张先生介绍说,大多数老机,年头太久,或多或少都有毛病,必须经过修理,才能重新开声。有时,他一个型号的机器要收藏好几台,才能凑出一台完整的。不过,即使每天修一台,他手头的机器也够他修上几年了。事实上,他现在不太有时间修自己的收音机,有时间,就忙着给其他爱好者修理收音机。

  张先生说,最令他快乐的两件事都与收音机有关,一是看到从没有见过的收音机款式,二是修好别人修不好的收音机。

  张先生收集收音机,用他的话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他是1997年退休后开始收集的,正遇上市区的动迁,许多老机器流落到了旧货市场。地利:上海是中国无线电工业的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基地,中国的第一个广播电台、第一台收音机、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都产生在上海。人和:当时他刚退休,多年来也有一些积蓄,一有空,就钻到古玩商店,旧货市场里淘宝贝。最疯狂的时候,他每周骑着助动车搬回十几台收音机。

  在聚会中,大家和张先生开玩笑说,他把老收音机的市场价格抬高了。因为,他为了得到喜欢的机器,总是非常爽气地开出比别人更贵的价格。这倒不是说他多有钱,而是他实在对收音机已经爱到痴迷的程度了。

  别的爱好者还告诉我,张先生和以前比改变了许多。开始的时候,他不让别人去看他的宝贝收音机,藏得好好的。后来让人去看他收藏的房间了,但不让拍照,也不接受记者的采访。现在,他却完全持开放的心态。张先生自己说,这种改变是因为,以前收得也不算多,没啥好说的,现在收得多了,可以说把中国无线电发展的整个历史都搬回家了。他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收音机并了解它们的历史。

  张先生有一个梦想。以前他的梦想是收集各种收音机,这个梦想基本实现了。现在,他的梦想是办一个收音机博物馆。他说,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4 把无线电历史搬回家 2008-1-18 浙江日报000142008-01-18000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