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两会特刊
3  4  
PDF 版
· 社区医院:好服务还需更知名
· 讨论建议
· 警惕环境污染“下乡上山”
· 记者代表面对面
· 老有所养:晚霞辉映“夕阳红”
· 准备提案
· 古村落期待重获“新生”
· 网友留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8年1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社区医院:好服务还需更知名
本报记者 肖国强 通讯员 汤燕萍 王颖
  “听说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好了,可为什么自己的很多亲戚朋友还是不愿意去社区医院看病,隔壁家小孩看个感冒也要跑到大医院去?”今天,住在杭州城西温州村的阮飞女士向本报记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带着疑问,本报记者走访了正在参加省“两会”的省政协委员、省卫生厅副厅长叶真和省人大代表、海盐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陆英。

  记者:当前,我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情况如何?

  叶真:总体来说,是有喜有忧。喜的是,近年来,围绕“户户都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目标,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乡联动的社区卫生服务,建立了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已经初步建成了一个覆盖全省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目前,全省已有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近8000家,社区责任医生2.6万名。全省社区卫生服务量已经占了全省总门诊量的40%。

  忧的是,虽然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还是有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基本的信任,不少人不管大病小病,还是喜欢往大医院跑。

  陆英:这几年,社区卫生服务确实越来越好。在我们海盐的社区医院,以前的检查仪器都是“老三样”,但现在许多都有了心电图、彩色B超、生化仪器,常见病、多发病都能得到便捷有效的治疗。

  但是,还是有群众对社区医院不信任,一有病就直奔大医院。我是儿科医生,很多家长遇到小孩有病连我们县级医院也不愿来,更不要说社区医院了。

  记者:部分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不够信任的原因是什么?

  叶真:据我们调查,目前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是满意度高,但信任度不高。一方面,去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老百姓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达80%以上。另一方面,还是有相当多的人对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放心,担心耽误病情。

  应该说,这几年,国家和省里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都非常重视,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相比,社区卫生服务在人员配置、技术水平以及硬件设施上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

  陆英:我觉得,老百姓对社区医院了解不够、受传统观念影响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的一些朋友甚至连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也都不知道。因为不了解,所以很少去,因为去得少,所以不信任。这样,很多人一提到社区医院,总会下意识地用原来的眼光来看待它,觉得它肯定是技术不好。

  记者:该怎样让老百姓更加信任社区卫生服务?

  叶真:首先,要加大对基层卫技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社区责任医生的自身业务水平。今年,我们将加大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全面实施大医院牵手社区卫生工程,力争到今年年底,让全省8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一家二级以上大医院作支撑、60%的社区责任医生至少有两名大医院医生作“后盾”。社区责任医生只有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成为让百姓放心的健康“守门员”。

  其次,我们要进一步探索机制创新、鼓励社区责任医生主动“沉”下身子,变过去的坐等病人上门为主动上门,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成为百姓“知晓、知心、知名”的朋友。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监管和绩效考核。

  陆英: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农村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很多都是从以前的“赤脚医生”转型过来的,大多数年龄在50岁以上,面临知识更新、人员更替等问题。然而由于待遇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原因,一些新进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很难安心扎根基层,工作一两年经过培训进修后就待不住了,结果是不少社区医院成了上级医院的人才培养基地。

  只有更好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社区卫生服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成为百姓真正受益的“民心工程”。

  (本报杭州1月15日讯)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两会特刊 00005 社区医院:好服务还需更知名 本报记者 肖国强 通讯员 汤燕萍 王颖 2008-1-16 48256F32002924A6482573D0004A1936[A1-肖国强≈A5-王颖≈B1-蒋卫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