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庞宝根 省人大代表 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
刘维屏 省政协委员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主持人:本报记者 吴妙丽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2008年的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浙江也不例外。在连续多年的高增长后,浙江经济如何尽快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战略转变?这成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记者:从过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目前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请问两位如何理解其中的变化?
刘维屏:以高的资源消耗及重的环境污染来换取经济增长,这种发展模式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经济增长的理念中缺少对资源、环境有限性的认识。到现在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方式除了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外,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所指向的价值目标是以人为核心的。
庞宝根:“增长”与“发展”,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大”与“强”的关系,大家都知道,“大”并不等于“强”,就如世界500大不是世界500强。“大”体现的是量,而“强”的含义则更深刻,不仅要求量的扩大,更要求有质的提高,体现的是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粗放的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诸多问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一些产业领域正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所以现在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全符合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必将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导向作用。
记者:作为经济总量大,但资源相对小的省份,浙江该如何有效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庞宝根: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这些年来,我们宝业集团积极发展住宅产业化,以“工厂化”颠覆中国几千年“人拉肩扛”的建筑作业方式,实现建筑从建造到制造。我们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四节一环保”建筑,通过建筑的工厂化生产,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建筑物的工期,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城市的噪声、环境污染。现在我们还投入巨资建设国家级住宅性能评估检测实验室,自主研制的集成工业化住宅已经通过相关的理化性能检测,将在2008年新农村建设市场投放并大力推广。我体会最深的是,企业一定要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要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视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刘维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这是目前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根据浙江实际,我省应大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扎实推进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建设,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培育规模总量大、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广、市场份额高的现代产业集群,努力在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取得突破,逐步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而全面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实现由“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转变的必由之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之计。我想补充一点,实现创新,人才第一,教育为本。浙江作为经济大省,高等教育的规模通过几年的努力,有了很大发展,但强校太少,已不能满足浙江人民的教育需要,更满足不了浙江创新的需要。
记者:您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省来说,目前的难点在哪?关键从哪里突破?
庞宝根:众所周知,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各区域板块经济突出,这其中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占有相当的比例,这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有利于迅速扩大产量,但也耗费了大量资源,影响了环境。现在要求这些家庭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短时间内可能使他们付出的成本会比较大,让其难以接受。这就要求政府很好地引导,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节能减排等等。让企业感到振奋的是,我省已经采取了许多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并且有了许多正面典型,以此引导更多的企业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
刘维屏:第一还是转变观念难,要重塑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必须从改革目前的绩效评估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入手。我省已将环境保护纳入各级领导的政绩考核内容,领导干部生态政绩考核制度正在不断完善中。只有建立这样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政府部门重数量、轻质量的行为模式,避免走“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消耗,后节约”的道路。第二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难,由于我省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加速期和工业重型化的关键时期,如何应对高耗能、高污染产能是个难题。从目前来看,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抓住“节能减排”这个牛鼻子,将完成“十一五” 节能减排两个约束性指标作为倒逼机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消耗降低,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