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两会要闻·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为社工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 为民营经济
插上创新的“翅膀”
· 新面貌·新起点·新征程
· 发展浙江城市文化特色
· 我省总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 《浙江政报》更名为
《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 今年浙江农业工作
要办好十件实事
· 推动企业积极
履行社会责任
· 气候异常现象需引起关注
· 让旅客走得及时安全满意
· 我省院士专家迎新春团拜会举行
·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发展浙江城市文化特色
  【关键词】文化遗产 浙江城市文化特色

  【提案者】民进省委会

  【背景】目前,我省城市文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

  定位雷同。尤其是县级城市基本上选择的是“生态”、“旅游”、“中心”等词汇,体现不出城市个性和特色。大拆大建,致使一些历史街区、传统民居被毁。

  建设失调。热衷于建设大广场、景观大道、豪华办公楼,充满“抄袭”、“复制”,有的还到处充溢“洋气”,感觉不到是从历史中走来的。

  “精神”衰落。不少城市对城市精神进行了重新概括和提炼,但往往缺乏民众普遍认同,难以转化为文化自觉。

  【建议】 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不仅是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功能城市,更在于建设一个社会和谐的文化城市。

  抓住城市色彩。城市色彩相当于城市的脸和表情,是传承城市历史脉络的载体。如:红色代表嘉兴南湖的红色经典、宁波的十里红妆等,黄色(褐色)代表杭州的历史古都、舟山的佛教文化等,黑白色代表江南民居和书画艺术等。

  打造个性地标。水带(水系)、湖圈、山环,曲径通幽的街巷,是我省城市形状的共性。个性塑造,则如杭州将地标核心推向“钱塘江时代”,宁波打造“三江百里文化长廊”等。

  留住城市声音。城市里需要拥有树叶的沙沙声、小鸟的啁啾声、湖水的哗哗声,也需要戏剧、方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音。

  设计城市厚度。做好文物建筑的再利用,处理好每一座的城市历史坐标点。应以敬畏历史、呵护根脉的姿态,寻找古今最佳结合。

  控制城市高度。城市需要的是文明的高度,而不是建筑的高度。新建筑的创作必须要走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道路,风格、体量、造型、色彩应与历史文化环境相协调。

  改造城市品位。我省城市旅游购物商品开发能力匮乏,需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传承、发展这一文化产业。

  (本报记者 朱海兵 通讯员 李立红 王晓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两会要闻·本省要闻 00002 发展浙江城市文化特色 2008-1-15 48256F32002924A6482573D0004B79DB[A1-朱海兵≈A5-李立红≈A5-王晓玮≈B1-周天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