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国际要闻
3  4  
PDF 版
· 美国科学家培养出首颗“生物人造心”
· 中国与马拉维建交
· “捣乱”电台差点引发美伊海战
· 国际快讯
· 巴以就核心问题
开始举行谈判
· 19岁驾驶波音737翱翔蓝天
· 俄罗斯说这是“蓄意挑衅”
· 每名遇难者的家属
可获赔1.5亿韩元
· 韩国当选总统会见中国特使王毅
· 德国民众集会悼念德共创始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用死老鼠的心脏培养出一颗会跳动的活心
美国科学家培养出首颗“生物人造心”
  美国科学家用“换细胞、留结构”的方法,成功培养出全球首颗在体外可自我生长的活体心脏。他们计划把这种再生技术推广到多种器官,为众多排队等待移植器官的患者带去福音。

  体外育活心

  美国《自然—医学》杂志13日刊文,阐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团队这项医学突破。

  研究人员首先从鼠尸中取出一颗完整心脏,去除其中不需要的细胞,保留心室、血管及心脏瓣膜等心脏结构,随后注入一只新生鼠体内未发育完全的心脏细胞。

  他们把这颗心脏放入实验室的无菌培养皿中,4天后观察到它收缩,8天后心脏开始怦怦跳动。

  论文把这颗心脏称为“生物人造心”。参与这项研究的哈拉尔·奥特说:“我们用生物自己的材料培育出一个新器官……当我们看到它第一次收缩,我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推及多器官

  “伯纳德·奥布赖恩”显微外科学会负责人韦恩·莫里森教授说:“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在生物体外用组织培养出完整器官。”

  “这说明,我们能够制造出一颗心脏,它不仅看起来像心脏、像(正常)心脏一样成长,更令人兴奋的是还能改造原有血管。”莫里森强调,这种血管细胞“再生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泰勒说,这种再生技术可以用于培养其他器官,事实上只要保持血液供给,任何种类器官都能培养出来,“按照这种理念(换细胞、留结构),你可以制出任何器官,肾、肝、肺、胰——只要你叫得出来的,我们都希望做出来”。

  移植不再难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全球现有220万心力衰竭患者,但可供移植的心脏奇缺,而且患者接受心脏移植后容易产生排异反应,不得不终生服用抗排异药物。而这些药物若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肾衰、高血压、糖尿病等症状。

  这种新技术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可能。按照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团队的理论,如果把一颗心脏原有细胞去除后,植入待接受移植者的干细胞,再把长出的新心脏植入他的体内,“新心”会像他被摘掉的“旧心”一样被滋养、调整和生长。这样就能大幅降低排异反应,同时解决可移植心脏紧缺的问题。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明尼苏达心血管修复中心主任多丽丝·泰勒教授说,要把这种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还为时尚早。她计划在条件合适时用这种技术培育一颗人类心脏,“我们的长远目标是用患者干细胞培养出一颗新的心脏”。

  吴铮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国际要闻 00006 美国科学家培养出首颗“生物人造心” 2008-1-15 48256F32002924A6482573D00045161E[A0-新华社记者≈B1-俞剑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