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月14日电(记者 周润健) 1月15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也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有关专家指出,腊八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在中国远古时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称为“腊祭”。因此,人们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天称为“腊日”。腊日当时并不是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从先秦起,被当作“年节”欢度。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吃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保佑国泰民安,祈求丰收和吉祥。
赵之珩进一步介绍说,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陕西有的地方喜欢用八种蔬菜做成臊子,浇在面条上,称为“腊八面”。潼关一带取“辣”与“腊”谐音,多放辣椒油,当地称喝“腊八汤面”。北京一带则有将腊八粥冻好后逐日取食的习俗。东北哈尔滨还有吃“腊八蒜”的。腊八粥原有的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的节令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