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浙江建设
3  4  
PDF 版
· 强化能源要素保障 加快能源建设步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8年1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强化能源要素保障 加快能源建设步伐
  强化能源要素保障 加快能源建设步伐

  〖能源建设篇〗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厂是浙江省首座自主开发、自主管理、自主建设的大型电源项目,是资金密集型的大型现代化电力企业,总装机容量为4台60万千瓦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并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动态概算总投资为102亿元人民币,是浙江省2003~2007年“五大百亿”工程之一。电厂自2004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至2007年5月22日,四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绿色电厂。

  在浙西南受端电网负荷中心建设浙江浙能兰溪发电厂这一大型骨干支撑电源,可满足浙江电网特别是浙西南地区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并对改善电网的运行状况,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特别是优化浙西南地区的电源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浙能兰溪发电厂建有脱硫、电除尘、冷却塔消声导流片、煤场挡风抑尘墙等环保设备,废水采用“一水多用,污水回用,循环利用”,最终实现零排放;电除尘效率达到99.8%,脱硫效率达到98.5%以上,为打造“绿色浙江”作出了贡献。

  乌沙山发电厂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西周镇东北约2.5公里的乌沙山西侧的山前平原上,厂址西北距宁波市约53公里,东南距象山县城约21公里,北临象山港。由大唐国际发电股份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宁波电力开发公司和象山东方能源投资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是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项目之一,也是我国电力工业史上第一个以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业主的项目。

  一期工程建设4台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总投资约80亿元,2006年全部建成投产。每年需燃煤400万吨,为此,配套建设5万吨级煤码头泊位一个、3000吨级综合码头泊位一个。

  国华宁海电厂位于宁海县临港开发区,由中国神华集团投资控股,是浙江省第一个由外地企业投资控股的电力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4×600MW火力发电机组,同步建设四台机组脱硫和4#机组脱硝装置,二期工程建设规模2×1000MW机组同步建成脱硫和脱硝装置,是浙江省“五大百亿”重点建设工程。

  国华浙能发电有限公司按照建设“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的要求,本着“安全为天、质量为本”的理念,采用“小业主、大监理、大咨询”的管理模式,在继承和发扬全国电力建设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更安全、更可靠、更先进、更经济、更规范、更环保”,力求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火力发电厂。

  按照生态型循环经济的理念,国华电厂与当地政府联手合作,将电厂投产后的衍生物再利用,形成一个循环产业链。在示范区内引进总投资3亿元的海螺水泥粉磨站项目,每年可消化吸收60万吨粉煤灰。

  国华电厂占地5000亩,建设厂房、堆场、码头等需使用石料120万立方,通过劈山造地,就地取材资源内循环,较妥善地解决了发展工业与农民争地的矛盾。

  一期工程2006年底全部建成投产,工程获国家金奖。正在建设中的国华电厂二期工程,将在国内率先采用两座海水冷却塔的二次海水循环冷却供水系统。该冷却塔淋水面积为13000平方米,塔高177.2米,环基内半径68.743米,塔筒为双曲线旋转壳,建成后将是国内最大的海水冷却塔。该工程总投资约2亿元,已于2007年1月开工,预计2008年下半年可建成投产。

  华能玉环电厂是我国首次建设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是中国华能集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推进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工程于2004年6月28日开工,一期工程#1机组于2006年11月28日投产,实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在国内率先投产,#2机组于2006年12月30日投产,实现了年内“双投”,脱硫同步投产,成功提前建成了中国首座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电厂。二期工程连续建设,#3机组于2007年11月11日投产,#4机组11月24日投产,脱硫同步投产,创造了日历年度内四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投产的佳绩。

  2007年,华能玉环电厂在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尽职尽责,只争朝夕,全面超额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生产系统克服基建与生产并存等困难,精心组织、认真巡检、加强消缺,在“迎峰度夏”、“防台抗洪”等期间,以得力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保证了机组的稳发满发,以良好的稳定性和调节性能赢得了网上信誉。成功抵御了“韦帕”、“罗莎”等几次超强台风的袭击,充分利用节日调停与计划检修的机会,消除了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缺陷,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华能玉环电厂累计实现安全生产398天,#2机组更是达到连续安全运行257天,创造了国内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连续运行时间最长的记录。

  浙能兰溪发电厂四台机组全部发电

  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绿色电厂全面建成

  华能玉环电厂

  全面超额完成2007年各项工作任务

  大唐乌沙山电厂

  第一个业主招标的电厂

  国华宁海电厂

  与生态共存

  着眼于优化能源结构,强化能源保障,加快电源、电网及天然气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我省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紧张局面得到缓解。五年省重点能源建设新增电力装机2371万千瓦,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2800万千伏安、线路2288公里,累计建成500千伏变电容量3014万千伏安、线路2538公里,分别比2002年增长13倍、9倍,电力供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提前一年实现全省电力装机翻一番的目标,缺电局面基本得到缓解。杭州-湖州、杭州-宁波天然气管道相继建成和钱塘江过江工程的贯通,不仅使杭州、湖州、宁波和绍兴等地城市用户开始推广使用天然气,还进一步提高了该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力度,开工建设风电项目4个,总装机15.6万千瓦,全省小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14万千瓦,资源开发率达70%以上,并积极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

  专家

  点评

  近年来,浙江的电厂高速发展,在他们的引领下,国内快速崛起了一批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推动了我国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国产化进程和规模化发展。与国外发电技术缩短30年至4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超临界机组的陆续建设投产,有效地推动了上大压小、关停小机组、电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对国家节能减排国策的落实,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各种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提升了电力装备国产化水平,标志着我国电力设备制造水平、电力工程施工水平、电站管理水平都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嘉兴发电厂位于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紧靠杭州湾乍浦港,临近上海市和秦山核电站。它所在的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用电需求极大。二期工程安装四台60万千瓦国产机组。

  批准概算102亿元。二期工程是浙江省三个“一千万”电源建设项目之一,该工程也是浙江省同类机组建设工期最短的大型火电项目之一。工程于2002年1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首台机组于2004年7月8日投产,2005年全新建成投产。该工程获国家建设部鲁班奖,对杭嘉湖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对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用电的需求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也有助于缓解我省冬季用电的紧张状况。

  半山天然气发电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西气东输”工程下游最大的配套发电项目;第一次由国家统一组织打捆国际招标、“利用市场换技术”引进国外大型燃机先进制造技术并逐步国产化的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

  由于天然气中几乎不含硫,机组发电采用特殊的低NOX燃烧技术,无灰渣等固体废弃物产生,基本无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并且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在25ppm以下,具有非常良好的环保效应,又有启停快、调峰能力强、循环热效率高的特点。

  工程采用国内首次引进的美国GE公司9FA重型燃机,建设3台39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于2005年底建成投产。2006年全年商业发电量达到34.6亿千瓦时。

  该工程的建成投产,对完善浙江的能源结构,增强浙江电网的调峰能力和运行可靠性,缓解浙江的电力紧缺状况,促进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半山天然气发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全面推行了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三大体系,采取高标准,严格管理、严格控制、严格检验,保证了整个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全面受控,工程管理规范,机组实体质量优良,移交生产后运行稳定,主要生产经济指标先进。工程先后荣获2007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钱江杯奖、华电集团公司2007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杨柳山,毗邻秦山核电厂和秦山第三核电厂,坐落在钱塘江出海口北岸,地处沪(上海)苏(苏州)杭(杭州)中心和华东电网负荷中心,地理条件优越。工程装机容量为两台65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6家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由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与运营,单机计划建设工期为72个月,核定工程概算为148.27亿元。

  1、2号机组主体工程分别于1996年6月2日和1997年3月23日浇注第一罐混凝土。历经土建、安装和调试启动三个阶段,1号机组于2002年4月15日投入商业运行,建设工期为70.5个月,比计划工期提前47天。2号机组于2004年5月3日投入商业运行。1、2号机组的全面建成投产,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发展道路,是继秦山一期30万千瓦原型堆核电站实现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后,我国在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上实现的新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核电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6年4月27日,秦山核电二期工程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竣工验收。

  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

  我国核电自主化建设中又一新的里程碑

  半山天然气发电

  浙江首个百万千瓦级的“绿色电厂”

  嘉兴电厂

  杭嘉湖地区主要电源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建设 00012 强化能源要素保障 加快能源建设步伐 2008-1-15 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18;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20;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21;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45;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25;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23;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12;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28;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42;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13;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37;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27;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24;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46;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41;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33;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44;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47;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43;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03;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11;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35;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36;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40;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39;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32;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16;浙江日报000122008-01-150002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