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汉城奥运:
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拐点
· 神话般的16天
汉城好像成了一个“善性的气场”
· 汉城没有局外人
有价值的民间建议不会被忽视
· 奥运锻造
大国国民
· “汉城效应”
历史积淀的家国情结融入血液
· 一次前途未卜的冒险
重新完成了奥运大家庭的大团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汉城效应”
历史积淀的家国情结融入血液

  汉城奥运会的口号是“世界走向汉城,汉城走向世界”。这一年,15740名记者来到汉城采访,其数量远远超过了运动员人数。85个国家的160家电视台转播了奥运会实况,转播时间总计9200小时。

  “汉城奥运会的采访报道活动是世界新闻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朴世直对记者说,“韩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被如此集中地展现,还是第一次,真可谓是千载难逢。所幸的是,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

  据奥运会后的一次民意调查,87%的韩国人认为奥运会让自己感到自豪,56%的人认为,它推进了韩国的民主化进程。在问到奥运会给人最深印象时,“看世界的眼光”列第二位。79%的被调查者表示“奥运会开阔了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国际视野,增长了人们的见识。”

  在首尔采访,我们看到,餐厅的厨房是透明的,在主要的街道上,每隔150米左右就设置一个公共卫生间,沿街道两侧的商店、写字楼、宾馆的卫生间都要向市民开放。现在的韩国卫生间不仅干净,而且装饰漂亮,飘扬着优美的音乐。

  “这些都给汉城奥运会打下了基础。”李世基介绍说,当时由各种民间团体发起了名目繁多的运动,像“亲切运动”、“清洁运动”、“排队运动”、“红绿灯运动”等。

  他印象最深的是“微笑运动”。“韩国人和其他东方人一样,不习惯跟陌生人打招呼,表情老是木呆呆的。”李世基说,奥运会前,韩国号召大家碰面要相互微笑,“开始是挺别扭的,但坚持做,大家都做,也就慢慢习惯了。”

  “微笑运动”果然取得了奇效。苏联《真理报》一位记者的报道比较典型:“汉城所具备的各种体育设施堪称世界一流,韩国人的传统微笑和高雅礼貌令人难忘。”

  能做到这些,归根结底,是韩国国民的家国意识。许多韩国百姓的思维很简单:“反正要干,索性把房子打扫干净,再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这就是汉城效应:历史积淀的家国情结被奥运会激发出来,再融入韩国人的血液中,延续下去。

  “所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只有韩国的普通百姓将自己的金银财产捐给国家,摆出了与国家同进退的姿态。”朴世直先生说,“奥运会带给韩国人的是一种国、民一体的动员,大家坚信,只要把每一个家庭的东西聚在一起就能帮助国家渡过任何难关。”

  (本版稿件均据《中国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汉城效应”
历史积淀的家国情结融入血液
2008-1-14 浙江日报000102008-01-14000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