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一位痴迷制作
乐器的老“乐迷”
· 在“纯真年代”守望文学梦想
· [ 沙龙故事Ⅲ]  名家心目中的书吧记忆
· [ 沙龙故事Ⅳ] 女主人的内心独白
· [ 沙龙故事Ⅰ]
连办8年的“迎新诗会”
· [ 沙龙故事Ⅱ]
靠窗角落里孕育《天下粮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瑞安市退休老人方增瑞,多年来用各种废弃物品制作各式乐器,目前他创作的乐器已有上百件。
一位痴迷制作
乐器的老“乐迷”

■本报通讯员 钟小玲 张云 刘显佑文/摄
  “末屑瓣瓣飘落地,滴滴汗血印心机。追求所爱展手艺,夫妇琴声福寿喜。”这首名为《琴之艺》的诗,是方增瑞的夫人姜湘芝用来形容丈夫痴迷于制作乐器的见证,同时也道出了夫妻志同道合,夫唱妇随陶醉于音乐的心声。

  今年64岁的瑞安人方增瑞,自从4年前退休后不仅不闲,反而更忙了。忙啥?忙着用各种废弃物品制作各式乐器,目前他创作的乐器已有上百件。当许多人对他别出心裁的制作发出惊叹时,这位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的“乐迷”只是淡定地笑笑。

  年脚边,笔者来到位于瑞安市老城区的方增瑞家中,跟他以及他的“宝贝”们来一次零距离接触。一提起乐器,方增瑞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个把钟头,边说还边给我们介绍演示起来。这些占据了客厅大部分地盘的乐器主要有三类:拉弦类、吹奏类和弹拨类。

  拉弦类中用玻璃罐头做成的“二胡”、五粮液瓶子做成的“中胡”、椰子壳和竹根做成的“板胡”、牛骨、牛角做成的“高胡”、“徽胡”以及吹奏类中塑料水管做的低音大笛以及篪、筚篥、陶埙、竹埙、贝壳埙、葫芦丝等,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用有机玻璃做成的二胡是什么样的?可能让人难以想像。其实,它的外观和使用效果跟一般二胡没有太大差别,特别之处就在于它全身是透明的,在方增瑞的巧脑加巧手下,将一个个“腐朽”的废物组合成了能发出美妙音乐的“神奇”乐器。弹拨类中的许多乐器则经过了方增瑞的改良和自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独弦琴。独弦琴又名一弦琴、独弦斛琴,也有人称之为幸福之琴,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乐器。据了解,有文字的记载可追溯至殷代。几千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被禁止外传,只在民间以父子相传的方式秘授琴法,外人难窥真目,因此使这一乐器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几近失传。方增瑞的这台独弦琴可谓像他夫人形容的那样,“滴滴汗血印心机”。多年前,方增瑞的一位朋友从越南带回了箱式独弦琴的发音原理,方增瑞从此着了魔似地开始制作。光是调音阶就花了半年的时间。为了使独弦琴看起来更自然古朴,他亲自跑到山上去挑选树根,又花了许多时间将树根“打造”成没有人工痕迹的天然造型。在2007年5月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民乐比赛中,方增瑞用独弦琴进行演奏,成为全场的新亮点,获得三等奖。

  用有机玻璃做成的既能拉又能弹的梦琴,是方增瑞的独创,也是他的得意之作。“有一次我梦到我正在演奏既能拉又能弹的琴,醒来后就琢磨起来了,‘梦琴’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方增瑞笑着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退休以后的4年来,方增瑞几乎把所有心血都花在乐器上,妻子和子女也很支持他。“他手很巧,喜欢动脑,又很有耐心,孩子们都说只要爸爸过得开心,他做什么都支持,”妻子姜湘芝说起丈夫,一脸幸福,誉美之辞溢于言表,“这是他做给我的二胡,上面还特意刻上我的生肖。”    

  在方增瑞这些充满艺术气息的乐器里,还有很多是环保的。他之所以萌发制作乐器的念头,也是由环保而起。2005年的一天,方增瑞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带着用蟒蛇皮制作的乐器出国时可能会被没收,而目前国内通用的二胡、三弦等乐器一般都用蛇皮。这给了他一个启示,何不用其他的材料来代替蛇皮,这样既环保又能避免民族乐器出国受影响。

  虽然家里的乐器越来越多,打电话或上门想买的人也很多,但方增瑞坚持不卖,如果真的很喜欢可以送。在他眼中,这些他亲手造出来的乐器是有生命的,他对它们注入的不仅是时间、精力,还有感情。

  “让废品发出美妙音乐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了,至于传授技艺,将这门手艺推广开来也是我所想的,如果有人想学我也很乐意教,但我现在暂不想操心这些事,尽量多做我的乐器,享受我的音乐,过一段时间,我将把心得传给大家。”方增瑞说。作为瑞安乐团的成员,方增瑞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想让乐团能全部用上他制作的乐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一位痴迷制作
乐器的老“乐迷”
■本报通讯员 钟小玲 张云 刘显佑文/摄 2008-1-11 48256F32002924A648257391002D6FDB[A1-黄采君≈B1-黄采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