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那个秋天,我在离家很远的一个鞋厂里谋了一份差事。
某日,为了招待一位刚结识的朋友,我到鞋厂附近的一个店铺里去买糖球和瓜子。
这是一间靠河的小店铺,店里的东西不多,瓶瓶罐罐摆放得很齐整。店里坐着一个梳着头髻的妇人,还有一个略显文弱的后生。见有人来,那个后生就起身招呼我,很熟练地为我数了一块钱的糖球,又称了一块钱的五香瓜子。
在我的故乡,这种店铺比比皆是,本不会引起我注意的。可是那回,那一块钱的瓜子,我和我的朋友居然一起吃到天黑,吃到嘴唇都起了小泡还未吃完。这在我以往的经验里是没有的。我们一边赞那瓜子的香,一边笑那个人的傻。
隔了数天,我又去那个小店铺。
那个年轻人不在,妇人为我称了瓜子。也是一块钱,却不及前次的一半。
“弄错了吧?上次那个人给的好像要多些。”我说。
“不会的,我儿子算账比我强多了。他高中会考,数学还得了满分呢。”妇人说,“你去别处瞧瞧,一块钱的瓜子,哪里有比我们多的,我就双倍赔给你。”
我有些纳闷,但看来跟她是说不清了,只好走开。
不久后的一个早晨,我在埠头上,拿着毛笔朝就要用船运走的鞋箱上写地址和鞋码,身后有个声音问我:“怎么不来买瓜子了?”
我一回头,居然是那个店铺里的年轻人。
他拎着一只开水瓶,样子很悠闲,对我温和地笑着。
我有一些窘,我觉得我的字写得不怎么好,我怕他会笑我。
见我不答,他就说:“今天刚拆封的瓜子,很脆的。”说完,就慢慢走过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眼前温柔的水波,半天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本来不想去的,但终究禁不住那脆瓜子的诱惑,第二天傍晚,我还是去了。
小店铺里,依旧坐着他和他的母亲。他好像正忙着记账,见是我,便对正要起身的母亲说:“你歇着,我来吧。”
我跟他说我要称瓜子,一块钱。
他点点头,拿着竹筒,动作麻利地从罐子里舀瓜子。
然后,并不称,就直接将袋子递给我。他递过来的时候,仍像前次在码头上那样冲我温和地笑。
他背对着他的母亲,他母亲也并没有往这边看,可我,却像做贼一样,脸发起烧来,我瞥见袋里的瓜子,居然要比第一次还多出许多,我知道他又多给了。
我不喜欢他这么多给我,但又怕他母亲骂他,只好红着脸拎了一袋瓜子跑开了。
那以后,我有很久没再去那间小店铺。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我们过完春假,重新回到工厂里时。有一次经过那儿,我惊讶地发现里面竟换了主人,成了一个单卖桂圆干荔枝干的铺子了。
我犹豫了好些日子,终于鼓起勇气去问店铺里的新主人那母子俩去了哪里。那个肥壮的商人很冷漠地对我说,不知道。
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个人,每当想起他温和的笑,我便会想,如今就是再见,怕也不认得了吧?
[作者简介] 孙敏瑛,女,笔名瑛子,1971年9月生于浙江温岭。学校毕业后做过多种工作,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省内外报刊。2005年12月,个人散文集《一棵会开花的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