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台州资讯
3  4  
PDF 版
· 绘出幸福农村秀色丽景
· 经营好椒江的“大食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经营好椒江的“大食堂”
——看椒江区农业林业局如何改善民生
俞益成
  经营好椒江的“大食堂”

  ——看椒江区农业林业局如何改善民生

  文/俞益成 图/李德强

  农业问题说到底就是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我们称农业为“大食堂”。作为农业的主管部门,椒江区农业林业局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经营椒江的“大食堂”。

  “农林工作可谓包罗万象,但其核心是改善民生。”椒江区农业林业局局长章进祥这样说。那么,他们又是怎样经营椒江的“大食堂”,如何改善民生的呢?

  产业化经营出

  现代农产品的大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农业产业化为载体,这是椒江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是椒江农业的区域特色。全区目前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基地15个,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专业,门类齐全,共计生产面积12.7万亩,按照品种选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区域调妥,效益调好,后劲调足的要求,围绕产品建基地,突出特色强基地,连片开发扩基地。如3万亩台州湾牌柑橘生产基地,年创产值5000余万元;三甲、下陈2万亩海淡水养殖基地,年创产值5000余万元;西山、章安东魁杨梅基地,年产值3000多万元;还有2万多亩的蔬菜基地,年创产值4000万元等等。以基地为依托,椒江逐步形成以高产、优质为特征的粮食农业区域;以生态型、优质型为特征的山区、半山区林特产农业区域;以集约化、高效益为特征的平原型农业区域的布局。

  围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椒江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有52家农业龙头企业,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2家,主要分布于水产、水果、粮食、蔬菜、食用菌、饲料、畜牧和花卉等产业。据对全区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截至2007年底,总资产25.17亿元,固定资产8.29亿元,预计总产值达到44.16亿元,比上年增长4.8%;销售总收入42.5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出口创汇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5%;税收1.206亿元,利润1.3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这52家农业龙头企业中年销售额上亿元的3家,5000万~1亿元5家,1000万~5000万元的28家。有51个农产品主导商标,其中3个产品获省著名商标,3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有5个产品获市名牌产品。

  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兴起,运销队伍的日益壮大,农产品市场的建设,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多种渠道。全区现有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年创产值18亿元左右,税利9500万元,形成了果汁罐头、木制品(工艺品)、水产、蔬菜、畜牧等五大系列产品。同时农产品返销队伍不断壮大,今年返销农产品金额达14267万元,主要农产品销往上海、南京、广州、杭州等大中城市。全区的大部分鲜活农产品靠运销队伍销售出去,据“绿色通道”统计,共有12.28万吨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台州水产品交易市场2007年交易量达40余万吨,年交易额达19.6亿元左右。

  农产品“走出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去年,该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自营出口2.6亿美元,占全市农产品自营出口总量50%以上。其中中国新世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自营出口达到1.35亿美元,占全区自营出口总量51.9%,该公司为了拓宽产业空间,加工的水产品打入欧盟市场,投资了5000多万元,新建1.2万吨水产深加工项目;浙江八星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为了扩宽生产空间,进行改扩建项目,投资了1000多万元,饮料生产线达到全程自动化生产;金氏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改扩建投资200多万元,开发新产品,目前已全面投产,产品销往福州、上海等大城市。全区“农业走出去”在省外办基地有32个农户,面积达到10410亩,总产值达3560多万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使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更加多样,活力更加强劲。全区现有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新增31家,有合作社社员2175人,生产基地面积达67700亩,带动社员35200户。每个街道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销售、品牌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31家合作社通过市级规范化建设验收,有4家合作社列入省级示范性合作社。有15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被认定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有5个农产品被认定为绿色农产品。

  标准化生产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椒江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和产业组织培训。制定和推行农业标准。全区农业标准总数达到30项,5个主要农产品已编制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面积达到7.78万亩。在全区实施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发放农产品产地编码卡29534份,全区8个街道(镇)通过市级农产品无公害乡镇(街道)验收。至2007年底,全区有8个农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定,有12个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5个,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2个,面积达到102725亩。

  椒江区于2007年12月上旬组织台州市内近10多家农产品配送公司,分别在椒江建设小区、椒江景元花园和椒江开元小区进社区活动,使农产品更好地与市场和市民直接接轨。目前已建立了4家农产品配送公司,去年配送椒江名特优新农产品3000万元左右,还建立了椒江区级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常年展示椒江30多个优质农产品。同时组织130多家企业和合作社在网上农博会进行产品交易,发动全区12918名农民加入农民信箱,进行网上交流。多次组织新世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加国际农产品展览会,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把产、加、销各个环节联结为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并联结农户和国际市场,走上了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化之路。

  无公害培育出

  一大批绿色农产品

  农产品安全无小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直接关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抓好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群众吃上放心食品,是一项事关民生的大事。椒江农业林业局深感责任重大,他们从源头抓起,用心当好农产品的安全卫士。

  他们首先抓源头整治。去年,该局对5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开展专项治理。被列入台州市环境污染重点整治单位的7家企业,已于2007年11月20日通过了省、市有关部门验收。列入台州市水环境整治的44家畜禽养殖场也已整治完毕。涉及的496头奶牛、4278头生猪、32800羽蛋禽,分布在海门、白云、葭芷3个街道的20多个自然村。其中18家奶牛场已搬入奶牛园区,26家养猪场分别搬迁或关停。

  同时,他们抓绿色品牌建设。去年,椒江加快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5个。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他们依靠科技抓保健,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检测中心建设。去年下半年,中心又投资100多万元,购置了气质联用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2台进口仪器,检测项目扩至150多项,基本满足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分析、重金属污染和畜禽疫病监测的要求,具体涉及蔬菜、水果、粮食、水产、肉类等上百个品种。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积极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和实验室能力验证活动。通过努力,椒江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现已被农业部列入2008年首批县级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0万元。随着该项目的实施,中心检测体系将进一步完善。

  “菜篮子”安全检测面广量大,如何才能确保监管到位?他们的做法是力求从源头抓起,实行全程全方位的监测监控。去年,共计检测样品9572批次。

  为适应农产品绿色、安全消费的要求,从生产源头上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农产品检测中心充分利用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和人才优势,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试验。目前已建立一个蔬菜基地农药残留试验田,一个禽类基地兽药残留试验舍。通过药物残留在农产品种养殖过程中降解的研究,了解掌握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间隔期和最终残留量等。正确指导广大农户科学合理用药,以减少和杜绝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类和生态体系的不良影响。

  为让市民及时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检测中心除每月定期对外发布椒江农产品质量监测报告外,还不定期发布专项抽检简报。对蔬菜、水果、水产品、粮油的周评、旬评、月评等信息发布,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每周五通过台州的新闻媒体统一对外进行发布。

  农业产业化满足了人们吃得好的需求,农产品无公害化又满足了人们吃得安全的愿望。椒江农业林业局科学经营椒江的“大食堂”,让椒江人不仅吃得开心,而且吃得放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台州资讯 00018 经营好椒江的“大食堂” 俞益成 2008-1-9 浙江日报000182008-01-0900027;浙江日报000182008-01-0900026;浙江日报000182008-01-0900028;浙江日报000182008-01-09000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