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新昌“愚公”
山顶辟出健身场
· 亲密接触
· 小伙子欲用双倍现金赎回
· 两名潜逃海上的
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 底薪+提成为难招聘会
· 马湘平同志逝世
· “如果可以,我愿做永远的学生”
· “志愿者爱心日”启动
· 另类贺卡,你能接受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位韩国老人两年前自费到宁波大学学习中文,此前他在俄罗斯学过俄文。自2002年以来,他独自游历了34个国家——
“如果可以,我愿做永远的学生”
本报记者 何安丽 陈扬渲
  在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有一位受人尊敬的留学生,他叫柳监永,来自韩国,下个月就年满65周岁了,是目前该校年龄最大的一位学生。虽说在中国学习中文才两年多,今天老人已能用中文接受记者的采访了。

  一个60多岁的老人,还要出国留学,为的是什么呢?

  “为了活得更加健康快乐。”柳监永说,“老年人没有工作,不学习会感到很无聊,人很容易老。学习可以让老年人更健康。”

  柳监永留学的念头是从当志愿者开始萌发的。1986年汉城亚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期间,热心公益活动的他报名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汉城奥运会后,俄罗斯和中国游客大量涌入韩国,而当时他只会韩、日、英三种语言,无法进行沟通。“想要继续做志愿者,就必须学习俄文和中文,这样游客有需要,我可以去帮助他们。”

  2002年,已退休的他赴俄罗斯留学。

  在学了3年俄语之后,柳监永又准备学习中文。“中文很难学,特别是它的声调。”柳监永说,他小时候学过《千字文》,学过汉字书法,但不会说,也听不懂中文。在留学准备过程中,他到香港购买中文教材,结识了宁波一家旅行社的导游,后来在她的介绍下来到宁大留学。

  退休前,柳监永在韩国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收入在当地只能算中等,他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都花在了旅游和学习上,出国旅游总是找最经济的青年旅社住。

  留学生活让他感到快乐和充实,使他的晚年生活而变得多姿多彩。在宁大,他每天早晨三四点钟起床朗读、背诵、抄写课文,唱中英文歌,用不同的形式来熟记学过的东西。“我喝汤,我吃糖,倘若有错误,我要小心别烫痛嘴”,他编出这样的顺口溜来记“tang”的四种声调。别看他年纪最大,但学习的劲头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学院按学生的学习程度分六个等级,他已经是最高等级班里的学生了。

  留学期间,他结识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不但走遍了中国所有的省会城市,还趁假期前往亚洲、欧洲、北美等34个国家旅游。他希望能去更多的国家走一走,看一看。

  学习与游历,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中国期间,他用5种语言写了400多首诗,将它们分别装订成一本本的小册子,送给友人。

  柳监永告诉我们,在韩国,老年人上大学是一件很普遍的事。韩国无论是国立还是私立的大学,都设有针对中老年人的“平生社会教育院”,向社会开放。老年人退休后自费到大学进修,学习哲学、文艺、外语等各种知识,常常是读了这门又读那门,没有所谓的毕业。尽管每年学费高达500万到1000万韩币(相当于4万至8万元人民币),参加的老年人还是非常多,他老伴生前也在韩国的大学学习。而韩国的人均年收入大约是15万元人民币。

  “年轻的时候/我是业余的学生,现在/我可能是专业的学生,如果可以/我想当永远的学生。”年轻时没有读过大学的柳监永,写下这样诗句勉励自己。

  “老年人不应该成为社会的累赘,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柳监永说,他学习中文的目的,是想帮助更多的人。

  (本报宁波1月6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政治与社会新闻 00007 “如果可以,我愿做永远的学生” 本报记者 何安丽 陈扬渲 2008-1-7 48256F32002924A6482573C8003FD3B2[A1-何安丽≈A1-陈扬渲≈B1-郭晓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