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本省要闻
3  4  
PDF 版
· 助老服务券 政府来埋单
· 农民大学生 迈向新农村
· 我省建成首批10个“绿色矿山”
· 整治道路,千株香樟不搬家
· 玉环农民组团外出创业
· 杭浦高速公路杭州段和石大快速路竣工
· 杭州将建良渚青少年活动中心
· 盛宴故乡来 满目皆亲情
· 生活无忧靠保障
· 为小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 风正一帆悬
· 杭州“春风行动”再推“升级版”
· 《超强台风》《十万人家》展现时代壮美画卷
· 居家养老向农村全面拓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风正一帆悬
——我省“作风建设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本报记者 毛传来
  上月初,绍兴市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监督员、行风监督员组成的考评组,对“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评分。在1425份满意度测评表中,76.9% 选择“满意”和“很满意”,74%肯定“很有成效”或“有成效”。

  我省开展历时一年的“作风建设年”活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机制制度的建设,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转作风

  2007年4月,杭州市拱墅区出台规定,今后凡双休日和节假日,130多辆公务用车全部停在本单位或区政府大院内,不再挤占居住小区有限的公共停车位,平时工作日的夜间,则固定停车地点。

  5月,平阳县近1400辆公车车牌均以“浙C·CG”开头,“G”即为“公”的首个拼音字母,由此亮明公车身份,全天候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一张纸两面用,及时关掉电脑电源,对公车用油实行台账登记,定期检查车辆油耗情况……这些“小事”,被作为规章制度纳入泰顺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实施办法中……

  铺张浪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等,这些百姓深恶痛绝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我省“作风建设年”活动中不断得到遏制。各地各部门不但主动向自己“开刀”,还纷纷“开门纳谏”,接受广大群众的批评,坚决整治“机关病”。

  2007年4月初,上虞一名普通基层机关干部“上书”市长,列举了一些机关存在的干部“官腔味”足、工作方式简单、部门之间互动不足、工作氛围欠佳、创新能力不足等“惰政”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法。于是,一场“寻找身边的作风问题”大讨论在全市兴起,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人员对当地各乡镇(街道)、市级部门(单位)的机关作风进行5次明察暗访,向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千余份,梳理出“办事拖拉”、“部门本位”等“机关作风病”,下决心进行整改。(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制定关于规定自由裁量权等制度,杜绝“因人执法”;农林渔牧局开展“十到农家”活动,机关干部走村入户,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有效诊治了“浮夸风”。

  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各地各单位共征求群众意见35.9万条,查找出问题15.4万个,经整改已解决问题10.9万个。

  增感情

  从2007年3月开始的蹲点调研活动中,领导干部一到村里就张贴蹲点调研公告,或发布《告农民群众公开信》,或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有的设立意见征求箱、开展问卷调查,有的召开民主恳谈会、民情沟通会,有的与群众一起喝早茶、聊家常、听民意。通过蹲点调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许多干部深切地感到,群众是非常通情达理的,过去有的干部说群众不听话,群众说干部不像话,关键是感情上沟通不够。通过蹲点调研、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使领导干部与群众在相互交流中增进了解,在朝夕相处中增进友谊,在共谋发展中加深感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许多干部反映,自身经受了一次情感的震撼、一次深刻的教育,在生动的实践中找到了与群众心连心的感觉。一些村民感慨道:“县委书记与我们农民吃住在一起,和我们心贴心,我们把书记看作自家人。”

  和农民交朋友,与群众“零距离”。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带着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纷纷开展访贫问苦、结对帮扶等活动。杭州市开展党员干部“访贫促廉”活动,近千名市管领导干部纷纷走到家庭最困难的群众中去。有的领导干部当场与困难户商量脱贫方案,并留下了自己的名片和联系方式;有的领导干部回去后,立马开始为失业家庭联系落实就业岗位,为农村困难家庭提供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持。

  针对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5万户、18万多人的现状,丽水市实行“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发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深入农户,结对帮扶,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办实事

  2007年7月,义乌市里宅村通了自来水,告别了饮水难,村民们高兴地说:“通水比过节还高兴!”在“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中,各地梳理出待破解的难题近半属于民生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有“饮水难”。一些领导干部反思:“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为什么会出现‘饮水难’?除了资金短缺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干部作风没有转变到位,深入基层不够,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民生问题当成首要问题。”

  基层群众对领导干部作风的评价,不是看他说得怎样,而是看他是否真正为基层群众办实事,是否真正为群众带来实惠。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想基层所盼、急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将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小到街道整治、电路改造,大到完善医保、养老保障等制度,赢得了老百姓的信赖。

  嘉兴市南湖区吕塘村智力残障的低保户张水忠,如今住进了2间60平方米的新房,成为危旧房改造的受益者。2007年,南湖区共安排财政资金150万元,为200困难农户改造了危房。

  从2007年7月起,湖州市启动“零起点”医疗救助,首批价值4万多元的医疗救助券发放到469名低保户手中,到年底受惠群众超过1万人;对大病困难户,除了提高救助标准,还以慰问方式给予个别帮助。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本省要闻 00002 风正一帆悬 本报记者 毛传来 2008-1-4 48256F32002924A6482573C500530B4B[B1-王国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