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西湖读书节:让人优雅起来
· 从船老大到渔民画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船老大到渔民画家
■本报通讯员 翁盈昌 屈庆华 本报记者 谢国平
  蒋德叶,舟山市普陀区虾峙岛黄石村人,16岁下海捕鱼,30多岁当上渔船老大。儿时,他就有一个梦想——当一名画家。为了圆梦,他曾经刻苦临摹,后来逐渐踏入渔民画的殿堂,在那里寻找自己的画魂,也寻找市场的商机。

  学 画

  蒋德叶自认为自己没有天赋,但他坚信有理想就一定能成功。因家境困难,他早早地当上了渔民,但是孩提时代想画画的情结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到沙滩上去玩,家乡的海很美,海鸥也多,有的时候我就想,要是能够把那片海画在纸上该多好啊!”蒋德叶常常喜欢在沙滩上画画,尽管是信手涂鸦,尽管很快就会被大海“收回”,可是在他心里的那种成就感是任何事物也无法代替的。16岁的时候,蒋德叶下海捕鱼。每次出海,他都会带支笔,几张白纸。海上捕捞的间隙,就在白纸上涂涂画画。他自学绘画,从依样画葫芦开始,喜欢什么就画什么。每次一到渔船回港,他就会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潜心学习绘画。

  初学时,他在图纸上一格格划好,比对着实物写生,短短几年,他便熟练掌握了素描、速写等绘画基本技巧,书法也达到了一定水平。后来他大胆临摹世界名画像,画技逐渐提高。1993年,蒋德叶第一次参加画展——虾峙镇举办的第一届渔民文化节,此后,不时会有一些渔民前来向他求画。爱画的人们开始知道——虾峙有个蒋德叶。

  转 行

  海上捕鱼的艰辛、危险,是常人无法想像的。回想起当年一次渔船遇险的经历,蒋德叶依然记忆犹新。“那次船回港途中遇到了大风,船漏水很严重,我们船上几个人又是向外舀水,又是用机器抽水,最后总算脱险。那次我深刻了解了大海无情的一面。但是这些改变不了我对大海的感情。”蒋德叶30多岁那年当上了渔船老大。浩瀚的大海是渔民赖以生存的广阔空间,同样这也给从大海中走出来的蒋德叶展示创作艺术才华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充沛的营养。

  2004年,蒋德叶下定决心上岸,立志做一名画海画船画渔民的全职画家。“有段时间我喜欢在石头上作画。”蒋德叶说:“工笔画是中国画技法中最讲究功底的,我经常在家一关就是10天。以前,我在石上作画,一幅画需要整整一天,后来熟练了,一天就能画好几幅。”

  蒋德叶曾经非常自豪,但是他很快发现自己当时的创作作品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工艺美术品。临摹者永远不可能成为画家,蒋德叶意识到,自己必须拥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创作技法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等。可是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向呢?

  那年,蒋德叶为镇文化站画完沈家门民间民俗大会的鱼灯后,又去岛上客运站的墙上作画。在那段忙碌的日子里,蒋德叶想了很多,他发现渔民画的风格与神韵就是他梦想中所追求的版本。从此,他把自己掌握的国画创作技法糅合到渔民画创作之中,开始了艰难的艺术探索。

  升 华

  蒋德叶创作的渔民画,不仅秉承了传统渔民画色彩丰富的特色,而且开创了海洋系列作品写实的独特风格。蒋德叶擅长画船,他的主色调跟一般渔民画差不多,但是内容却更加逼真。在蒋德叶的画室里,悬挂着一幅大大的《出航图》,画中的渔船劈波斩浪正在远航,渔船上清晰地写着船号:浙普渔21121。“那艘船就是我的,以前我和它在海上相依为命,现在它依旧是我心中最怀念的伙伴。”“船上有几根桅杆我都能够背出来,这就是捕过鱼当过船老大的好处,哪一样东西应该放在哪里都会画得很准。绘画者要有生活体验,我体验了20年捕鱼生活。”蒋德叶这样说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作者一定要有过劳动的实践,才能把生活完整地还原,把劳动人民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蒋德叶拿出一幅《撒网图》,画中表现的是舟山市渔业传统的大洋网捕捞。尽管这种作业方式已经被拖网等作业取代,但是蒋德叶仍然苛求真实和客观。他递给记者几件作品,作品中透出朴实、诚挚、粗犷、奔放的风格,其间又不乏细腻,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大洋网下网的时候,主船朝南,副船朝北,两船相错的时候,抛绳放网,弧形拉网,不然船容易被网具纠缠。”

  有过海上劳动生活经验的人,一眼就能够分辨出渔民画的生活还原程度。像蒋德叶的画,不仅爱好艺术的人喜欢收藏,连文化程度不高的渔民也喜欢鉴赏一番。蒋德叶创作的渔民画跟传统抽象的渔民画的另一不同之处是,在他的画里常常能读到“思想”的气息。他的画始终给人一种文化的感觉,有一种流动的灵性,还有一种渔民特有的豪爽。

  卖 画

  前年8月,蒋德叶来到沈家门渔港租下一套廉价房,作为自己的渔民画创作室。在这里,为了生活,“画家”不得不在创作的同时考虑如何卖画。他第一次拿着自己创作的渔民画奔走于各个装饰品店和旅游商品店,推销自己的作品。一些艺术装饰品店老板鉴赏了他的作品后,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使初涉市场的蒋德叶信心倍增。几家艺术装饰品店主动担任了他的销售代理商。蒋德叶的画作一直供不应求,价格也扶摇直上,现在他每月作画收入在6000元以上。这几天,他更加忙碌了,除了奔走于虾峙和沈家门两地外,还要为本地学生培训渔民画。对渔民画的市场前景,蒋德叶充满信心。他说,我的渔民画之所以受到欢迎,主要是自己的写实风格得到充分认可。他认为,渔民画的创作方向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选择抽象风格,可以选择水墨风格,也可以选择油画风格。但是,市场是残酷的,要想以画为生,首先需要把握市场的需求。渔民画目前主要市场还是应该以本地为主,以后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再考虑向外地市场和海外“扩张”。蒋德叶认为,渔民画的鉴赏群体离不开渔民,只有得到渔民的认可,渔民画才有生命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艺术的升华。春画大黄鱼,秋冬画带鱼,蒋德叶的创作内容无形之中与渔汛合拍。

  中央电视台还专门到海岛拍摄了蒋德叶的渔民画创作过程。“我觉得从石头画到渔民画,在我的艺术道路上不仅是一次明智的选择,也是一次飞跃。现在我的理想是通过画笔,让渔民画走进艺术的殿堂,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舟山丰富的海洋文化,包括舟山的渔民画。”蒋德叶充满信心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3 从船老大到渔民画家 ■本报通讯员 翁盈昌 屈庆华 本报记者 谢国平 2008-1-4 48256F32002924A64825726000198B46[A1-杨新元≈B1-黄采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