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体育新闻
3  4  
PDF 版
· 三千昆仑玉捐赠奥组委
· 不碎昆仑玉
· 百年前的
《体育图说》
现身沈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碎昆仑玉
  中央美术学院的奥运奖牌设计团队主创人员王沂蓬感慨万千说,奖牌抗摔实验前后总共经历四次,为赶在最终提交实物前解决奖牌中玉易碎的问题,设计团队共拿出了18个方案,自己也曾经半个月没脱衣服睡过好觉。

  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设计虽然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可,但他们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担心——运动员们在获得奖牌后往往非常兴奋,他们可能用牙咬奖牌,甚至可能将奖牌扔出去,即便不出现这种极端情况,奖牌意外脱落也有可能造成玉石损坏。国际奥委会要求奖牌在从2米的高度自由落下、掉在最硬地面的情况下,玉石保持完好。王沂蓬回忆说,自己接到这个任务时离国际奥委会要求的最终交稿时间只有两个月。在这种情况下,王沂蓬一刻也不敢懈怠,“赶紧开始找专家,从力学、材料学、结构学的角度等各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王沂蓬说:“我印象当中最后一次实验时压力非常大,因为最后一次如果不成的话,就等于是没有时间再来做了。”在王沂蓬的实验室里,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记录着最后一次实验的画面——镶嵌着玉石的奖牌从两米的高空自由落下,镜头定格在掉落在地上的奖牌上,玉石毫发无损。

  在奖牌下落的几秒内,王沂蓬的眼睛一眨也没眨。在那几秒后,等候在工作室的学生们接到了王老师的电话——“给奥组委打电话吧,通过了。”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王沂蓬落泪了。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体育新闻 00012 不碎昆仑玉 2008-1-3 48256F32002924A6482573C40049AFED[B1-章新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