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资讯
3  4  
PDF 版
· 绍兴重创新促发展 重民生促和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绍兴重创新促发展 重民生促和谐
  2007年,绍兴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积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发展战略,坚持“重创新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积极推动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轨道,走出了具有绍兴特色的创新发展路子。

  绍

  兴

  重创新促发展

  重民生促和谐

  

  经济保持

  “高开稳走趋好”态势    

  2007年,绍兴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920亿元,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720亿元,增长22%;财政总收入将达237亿元,增长28.4%左右,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将达122亿元,增长2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0亿元,增长10%;进出口总额可突破185亿美元,增长30%左右,其中自营出口130亿美元,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510亿元,增长16%;实到外资将达10亿美元。2007年,绍兴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比上年前移8位,跃居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第33位,位居同类城市第13位,全省第3位。

  跻身

  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    

  绍兴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从基础创新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和品牌综合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现有的661个城市进行了分析,杭州、宁波分别居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排名第5位和第10位,绍兴跻身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8位,获得“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称号。

  目前,全市已培育各级各类科技型企业1000余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10家,占全省16.1%,居全省第一;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48家,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2007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造新产品产值954亿元,同比增长25.8%,新产品产值率达21.9%。企业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分别突破10000件和5000件,分别增长53%和93%。

  成为中国最具幸福感

  的城市之一            

  绍兴市深入开展了“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全民就业、实现全民保障”活动,不断深化抓“七助”、解“七难”工作,着力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保障民安。2007年,市人民医院新院投入使用。每年培训农民10万多名,转移5万名。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214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可达9480元,分别增长10%左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行政村全覆盖,低保对象“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做到即征即保,全市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9.89%和100%,居全省前列。绍兴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创建教育强县“满堂红”,义务教育段学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全市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居全省第4位。在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排名中,位居第18位,被誉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

  三大块状经济

  进入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2007年,绍兴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第三产业比重比年初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性投资中非纺产业比重达64%,在建项目完成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66.5%。

  产业集群更具优势。诸暨市的中国制袜产业集群、绍兴县的中国轻纺产业集群、嵊州市的中国领带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中国·柯桥纺织指数”全球发布,更奠定了中国轻纺城在全球纺织界的龙头地位。

  三产服务业综合指数

  提高幅度全省第一    

  近日,省发改委、省统计局课题组联合编制的《2006年浙江省设区市服务业发展评价报告》,分别从服务业的规模、结构、效益和增长等四个方面的16个指标,对2006年全省11个设区市服务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测算分析。其中,杭州、宁波的综合指数在90以上,居全省领先水平;舟山、绍兴、嘉兴、台州四市综合指数在80至90之间,处于中等发展水平。

  绍兴综合指数比2005年提高3.33,夺得综合指数提高幅度第一。特别是由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服务业税收增幅、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幅以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4项指标综合测算得出的服务业增长指数,绍兴比2005年前移了6位,居全省第四。

  25家企业

  进入全国500强    

  2007年,绍兴市新增上市企业3家,上市公司累计达29家,仅次于江苏无锡,继续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在证券市场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绍兴板块”,上市公司已经成为绍兴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度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名单中,绍兴有25家企业集团上榜,上榜数居浙江省第二位。预计全年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将达8家。

  中国名牌产品

  总数居全省第一    

  目前,全市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达50件、中国名牌产品达61只,新创中国名牌产品数量连续四年全省第一,中国名牌产品总数居全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绍兴块状产业的创牌取得了重大进展,到目前,全市重要块状产业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3个,覆盖了绍兴县的纺织服装(家纺),诸暨市的袜业、织布、珍珠、衬衫、塑料管材,上虞市的化工、照明电器,嵊州市的领带、厨具,新昌县的医药化工、制冷配件,市直的黄酒、家私等板块。

  荣获

  中国人居环境奖    

  绍兴市制订实施《“十一五”期间降耗减排实施计划》和《节能减排工作行动纲要》,完善节能减排奖惩机制,2007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5%,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绍兴综合减排全省第一,其中COD减排率为2.95%,居全省第三,二氧化硫减排率3.69%,居全省第二。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850工程”,全市基本完成印染行业定型机整治任务。全面推进曹娥江流域综合整治,不断深化上虞精细化工园区和新昌江污染综合整治。实现浦阳江水质好于上游,新昌江水质常年保持三类水质;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和联合国人居奖创建活动,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称号,被湿地国际组织授予湿地利用和保护“特别成就奖”,在全国595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评中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中心镇建设

  “绍兴试验”引起关注    

  深化中心城市规划,越州新城规划建设正式启动,迪荡新城建设进展顺利,凸现生态水文化的迎恩门风情水街、三湖连通工程等重点工程启动建设;中国黄酒博物馆顺利开馆,越王城、鲁迅故里、清水工程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使绍兴的古城风貌更富特色和魅力。绍兴古城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荣获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一等奖。

  2007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小城镇发展高层论坛暨中国强镇镇长峰会,中心镇建设的“绍兴试验”,引起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广泛关注,为国内其他地区加大中心镇培育力度,推进中心镇全面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经验。

  城乡统筹

  协调度超过65%    

  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城乡统筹“十大网络”基本建成,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嘉绍跨江通道、杭甬运河绍兴段、曹娥江大闸、诸永高速、绍诸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圆满完成“百村整治、千村改造”工程,扎实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全市376个村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2505个村实行垃圾集中处理。

  全市城市化水平达56%,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74.6%,城乡统筹协调度超过65%,同杭州、宁波、嘉兴、舟山四市一起进入整体协调发展阶段。

  成为鲁迅文学奖

  永久颁奖地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梁祝传说”等10项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成功举办了国家级规格的公祭大禹陵活动和中国纺博会等节会活动,成功举办了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永久落户绍兴。

  绍兴市还成功申办了2010年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届时将有80多个国家或地区、400多个合唱团来绍兴参加合唱比赛。

  城市和谐指数

  居全国第8位        

  创新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深化“八创建”、“八进社区”和“综治进民企”活动,不断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全市各类事故数量、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主要指标实现“零增长”。成功承办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现场会。再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2007年,由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教授联合组成的“中国和谐发展课题组”,从“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生态文明指数”四大方面对30个地区、41个城市进行了评价,绍兴位居全国第8位(杭州居全国第3位)。

  (摄影:袁云 董建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资讯 00008 绍兴重创新促发展 重民生促和谐 2008-1-3 浙江日报000082008-01-0300012;浙江日报000082008-01-0300014;浙江日报000082008-01-0300015;浙江日报000082008-01-0300020;浙江日报000082008-01-030001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