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多姿多彩的网上群众艺术馆
· 、中国第一个在Internet网上拥有独立国际域名和网页的群文网站。
· 踏遍青山访古树
· 点击www.sxqunwen.com,绍兴群众发现,濒临消失的平湖调又回来了。
· 一个群文网站的成功与否与建站前的网站规划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宁波市的和杭州市的网站在这方面的努力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他用5年多时间,遍访义乌古树名木,用镜头为古树留影;他用诗文颂扬古树精神,他的《古树吟》书写了“义乌林业史上独具文采的闪光的一页……”
踏遍青山访古树
■胡 梦 金小玲
  69岁的义乌老人朱中宝,近日出了一本书《古树吟》,为义乌古树名木留影配诗立传。

  “谁都不否认我是在做一件好事,但谁都认为我太顶真,不就是树吗?值得花5年时间一棵一棵地去寻访拍照写诗。我认为历尽沧桑的古树名木,如同秦砖汉瓦,附着在它们身上的是值得人们永远解读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实,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棵古树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天书……”朱中宝说起古树来情绪激动,语速都变快许多。

  寻访古树

  古树牵动着朱中宝的衷肠。记忆里,他的家乡——义乌市畈田朱上宅村,曾有许多枝繁叶茂的古樟,母亲曾领他认樟树为娘。时过境迁,家乡的古樟一棵一棵消失,再也难觅踪影,这使他深感惋惜。

  机缘巧合的是,2001年,义乌林业与广电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寻访古树名木活动,当年在义乌广播电台做编辑的朱中宝随同采访。活动很快结束,但他的内心却再也无法平静。

  古树不仅有着沧桑美,还有着让人惊讶不已的生命力。更让他不能释怀的还有当地人一见有人围着古树转,就会问:树值多少钱?以为是来买树的。

  从此后的5年多里,只要有时间,朱中宝就往乡下跑,为此跑穿了5双鞋子,用掉了上百个胶卷。一开始,他是到义乌市林业局问哪里有古树,后来是他向义乌市林业局提供哪里有古树了。

  “乌伤古树几人怜,惊世遗珠实可寻”。有许多奇珍异树原本生长在香火鼎盛的寺院,现如今,寺院破落,人迹罕至。但凡有古树的消息,朱中宝总是欣然前往。

  有一次,他听说大陈镇一座传说是勾践兵败卧薪尝胆的北山,有着原始森林,那里肯定有古树。找了向导,他往山里进发。走了2个小时后,他看到远远的山脊上露出七棵大树的身影。为了核实和拍照,他要进山去,但这里人迹罕至,荆刺丛生,腐烂的植被脚踩上去就是一个深坑。向导也怕了,劝他别再往前走。但朱中宝说那古树在召唤他,他一个人进了山,但始终没法接近那古树,人却迷了路……

  朱中宝痴迷古树,对花草树木,有一种独特的感觉,因而也总会在不经意间邂逅“美丽”。2002年,朱中宝去义南找树,赤岸镇慈溪村那里是“青山相拥,一涧穿村,依山沿溪,处处筑石”,仿佛来到世外桃源。回来后,他意识到当时惊鸿一瞥中,好像有一闪而过的树冠。他隐隐觉得那里有值得深究的地方。他再次赶到慈溪村,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棵几乎被人遗忘的古柏。整棵古柏只剩其中一枝而直插云霄,朱中宝给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旗杆柏”。

  读懂古树

  朱中宝说,尽管古树无语,但他能读懂古树,古树也能理解他,他与一棵古树见面时,总是会去环抱古树,与古树说说话。“看到古树很茂盛,风吹过时就是它快乐的笑声,如果古树边环境很差,堆着垃圾,风掠过梢头,那是古树在呻吟,在痛哭。”

  他会仔细观察每一棵古树,从树的根部到顶部,从枝干纹路到叶子形状。然后选一个最好的角度把树的英姿留影。根据树冠的直径、根部的大小估算树龄。从树的生长情况揣想树与人的关系。每有新的发现,他就邀请林业部门的同志前往踏勘,验明古树真身,为古树挂牌,以引起当地群众的关注,使古树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为了听关于古树的故事,他总是找附近村的老人采访。“巍巍一木势凌空,千载马桩变巨龙。多少豪杰乘鹤去,神传洪武笑谈中。”在后宅街道下万村,有一棵龙柏,植于南宋,树冠竟是龙柏、扁柏、刺柏三种叶子共生。据传,元末时,龙柏长得端庄,雄奇。人们预言,王气十足,非同寻常,必有王者相识。果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率兵攻打婺州,屯兵义乌境内时,见此龙柏,连称“乌伤有佳木”,随即将自己的坐骑——红鬃烈马系于龙柏之下。

  朱中宝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求证古树历史。他认为,自己只能接近真实而不能穷尽真实。他对古树的注解,约略地可以看出他的严谨。如对稠城街道尚经村上半村后山背古樟的注释,他写道“植于约1498年。树高18米,胸围4.40米,冠幅20米。摄于2001年10月20日。”从中,不仅可以想见古樟的大小形态,而且也可推算古樟的年龄。他之所以强调树龄,因为,在他看来,古樟见证了家族的荣辱、村落的盛衰。一棵树的历史也就是人的历史。

  吟咏古树

  朱中宝说,用现在《古树吟》中的方式来记录古树也是后来慢慢才成型的。起初他想到的是给树拍照留影,在拍照过程中,每棵古树独一无二的身姿,使他常常突发灵感,给古树取了很多好听的名字:迎客松、四兄弟、七姐妹、克隆松等。如何能让古树更有名,更显出历史沧桑呢?有一天,当他站在“济公松”下时,他不由自主地吟起诗来。

  为古树配律诗!这一想法让他兴奋不已,古诗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上溯数千年,内蕴深厚的人文,与古树的苍老契合,与自己对古树的景仰同声相应。

  朱中宝1969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一向来较喜欢律诗。给古树配诗,顺利时能出口成诗,而且自己特别满意;不顺利时,苦思冥想两三天,写了数十遍,还是不能令自己满意。有时梦到好句子,他立马起床写下来,有时吃饭吃到一半想起好字句,他马上停下来去写。他反复推敲,力求“平仄合辙、对仗工整、押韵切律”。他常常为“吟得一个字”,数日冥思苦想。

  面对记录的27科、41种、1068株的古树名木,面对着上千张照片和无数篇的诗文,朱中宝是选了又选,数易其稿,终于选了280幅照片和160多首诗文集成《古树吟》出版。

  “绿梦萦怀唱大风,吟来心曲动情衷。满腔洵是慈悲意,直染乌伤嘉木浓”。有人这么评价朱中宝的诗。在他的笔下,古树绝不仅仅只是树,而是人格化的,是一种象征。吟咏古树,颂扬“历尽沧桑情不老,漫经风雨性难移”的品格和精神。

  “《古树吟》诗画并茂,雅俗共赏,是义乌林业史上独具文采的闪光的一页……”前不久,《古树吟》首发式在义乌市林业局举行,与会各界人士对此给予很高评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周末特刊 00014 踏遍青山访古树 ■胡 梦 金小玲 2007-12-28 48256F32002924A6482572DB00112356[A1-杨新元≈B1-黄采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