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地产商缘何建议三四年后再买房
· “我在此声明:2008年之后万科绝不拿地王”
· “中产阶级买不起房,这个房市有问题”
· “目前性价比不高,三四年后再买房吧”
· “面粉贵过面包,也最后没有人买了”
· 房价调控已瞄准七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2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房价调控已瞄准七寸
  在摸了很多块“石头”后,房地产调控终于“对路了”。

  这从媒体日益升温的“房价拐点”讨论可见一斑。尽管“拐点”的断言仍为时过早,但手机上越来越多的“卖楼”短信,股市里整体走低的地产股,以及周围买房人日渐轻盈的心情,都在显示着百姓对于政府调控房价信心的恢复:一项有53502人参与的网上调查显示,78.5%的人近期将暂缓买房。

  11月的全国70城市房价统计发布后,有悲观者看着仍在加速的月环比增幅再度悲观,但在笔者看来,房价方面的官方统计,并不比买房人的“嗅觉”更来得实在:官方统计不过是把合同上的数字“加起来后做除法”,而笔者一个朋友花100万元买的房子,留在政府手中的合同上只写了不到60万,原因则是“避”税。

  “避税”还是好听的说法,这样做也不对,但凡事必有因。谈及此朋友也一肚子牢骚:“这些税本就不该我交。政府想当然地以为多征一些卖房人所得税就可减少炒房,可在房价蹿升、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卖方要交的所有税都被转嫁到买方身上,而这种情况下还心甘情愿被转嫁的人,一定是我这样没房也不敢再等的人。这样的房价调控,其结果是炒房人没被‘调控’住,房价没被‘调控’下来,而我这种最不该被调控的人,却被‘调’得多交很多钱给政府,这就对吗?”

  这样的诘问,拷问的是各级政府的调控能力。事实上,此前我们出台的诸多房价调控举措,虽不乏效果,但确实也存在着不少简单化直线思维和“拍脑袋”式决策弊端,忽略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复杂性的认识:要收缩供给,就一刀切地紧缩土地,而不去具体区分该“紧”什么“松”什么;要遏制需求,想的是增加炒房者税收,却不知道大格局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税收会转嫁他人……

  美好的初衷不一定走向美好的结果,而要跨越二者之间的鸿沟,转型期各级政府最需要的,是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如何衔接的深刻体悟,以及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临渊履薄、兢兢业业和克己无私。

  事实上,今天的房价之所以能讨论到“是否拐点”的层面,便与高层及时调整房地产调控思路直接相关:8月份召开的全国住房工作会议,确立了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性住房分开的调控思路,明确了政府在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方面的保障责任;11月温家宝访问新加坡期间,这一责任又进一步向中等收入阶层延伸。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时坦言“近年房价上涨快,人民群众有很大意见”。

  之后则是密集的政策举措,比如规定城市土地出让金的70%要用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比如对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低保户,廉租房要“应保尽保”等,这些举措,被网民称为“剑剑封喉”,而这些封喉之剑若能得到很好地执行,整个住房需求中最“刚性”的部分即“基本的住房需求”也便有了保证,而针对“改善性和投资性住房需求”的货币信贷调控,也便不会“投鼠忌器”。

  好的决策需要一丝不苟的执行,从这个意义上讲,房价今天是否到“拐点”并不重要,因为走下去,拐点总会出现,关键是我们的执行环节能否一丝不苟?而这方面,我们不无前车之鉴。

  (据《瞭望新闻周刊》)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今日关注 00010 房价调控已瞄准七寸 2007-12-27 48256F32002924A6482573BD001C8047[B1-蒋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