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信用浙江
3  4  
PDF 版
· 独立规范 客观准确 公正公信 承载信用建设的重任
· 信用与我同行——
企业信用评级十年回眸与展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独立规范 客观准确 公正公信 承载信用建设的重任
——杭州资信评估公司和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独立规范 客观准确 公正公信 承载信用建设的重任

  ——杭州资信评估公司和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公司基本概况

  杭州资信评估公司:注册经营和服务的项目有企业、企业债券、金融机构及其他项目的信用等级评估,经济信息咨询、与信用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及其他相关服务。已累计企业债券评级221家、城(乡)信用社评级136家,企业主体评估35000余家(次)。公司为杭州市经纪代理人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杭州市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2005年度杭州市中介服务业示范企业(机构)”;2006年5月,被浙江省银行业协会指定为浙江“银行信贷诚信企业”评选的两家信用评级中介之一;2007年6月至9月,受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邀请,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企业征信数据元及采集格式》、《信用评级违约率数据元及采集格式》两项标准的起草。

  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企业信用等级评估等服务,现设有金华、湖州、衢州和萧山四家分公司,并在诸暨、海宁、嘉善等地开展了多年的区域统一评级,累计评级企业近28000户。2006年5月,被浙江省银行业协会指定为浙江“银行信贷诚信企业”评选的两家信用评级中介之一;2006年8月在浙江省企业信用促进会信用服务行业分会成立大会上被推举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单位;2006年10月和2007年9月,连续被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和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具有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资格的信用评级机构;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2006年度杭州市中介服务业示范企业(机构)”;2007年9月受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浙江省企业信用促进会委托,负责起草《浙江省企业信用管理标准(试行)》和《浙江省信用服务行业服务标准》。

  信用评级的社会意义

  信用评级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它是通过对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使用,形成的广泛应用于企业交易行为和政府监管过程的系列信用产品,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使信用资源进入最合理最有价值的配置和综合利用状态,从而形成鼓励诚实守信、惩戒失信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功能发展。在信息不对称的经济环境中,独立、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能够大大降低信用风险和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对外可帮助企业树立形象,是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和综合竞争力的证明,对内则为企业强化管理和防范风险提供了必要手段。公信是信用评级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最核心的竞争力;对称信用交易双方的信用信息是信用评级固有和最本质的属性。

  对于社会责任

  的基本理念

  公司在浙江省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且系杭州市中介服务业示范企业(机构)中信用评级行业的代表,在为自身、为行业树立社会责任理念、承载信用建设重任的同时,感到既是荣誉,也是重托。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将“独立、客观、公正”作为执业准则;以发展和强大中华民族信用评级事业为己任;以立足浙江、推动“信用浙江”建设为目标指引;以引领浙江信用服务行业共生共赢为行为立足点;以规范作业行为,制造真实可靠的信用评级服务产品、树立行业公信力为行动纲领;以培育社会公众信用意识,传播信用知识,推动信用管理,降低信用风险,增进市场效率为行动目标;以创新业务技术,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培育以中小企业为评级主体的特色市场为自我要求;以创造社会信用财富、创新市场信用机制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为行为高地。

  对信用评级社会责任

  的基本解读

  对社会:再造信用,承担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的责任;

  对经济:创造资本,承担创造社会信用资本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

  对行业:共生共赢,承担我国信用服务行业的互助互进与和谐发展的责任;

  对客户:客观公正,承担对服务对象的公平对待、提供优质服务和客观评价的责任;

  对行为:独立规范,承担对执业独立和作业规范的行为责任;

  对产品:优质可靠,承担制造优质和可靠的信用评级产品的责任;

  对服务:增级增值,承担对信用价值的发挥和信用资本辐射增级的责任;

  对信息:准确保密,承担准确报告、客观披露和保护信息机密的责任;

  对自身:公信自律,承担在社会中不断推进行业认可度的提升和行业在社会信用建设中垂范作用的责任;

  对员工:以人为本,承担为社会信用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和促进员工生活品质提升的责任。

  信用评级具体应履行

  的社会责任

  1.规范作业程序、独立执业行为、保障专业服务。

  信用是市场经济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经济要素,也是市场交易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信用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也是市场经济的通行证,经济越发达,信用交易越活跃,市场安全感越强,行为也越加规范。如在美国,企业资金交易几乎80%以上是信用交易,个人交易100%都是通过信用交易完成的,信用已成为一种自主意识和行为。

  公司深知作为信用服务机构开展信用评级是信用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不断探索和研究规范化的评级程序、标准化的评价体系、严格的从业守则和独立的行为准则,确立了“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准则;制定了“市场主导、专业服务、共生共赢”的发展道路;积累和形成了一套经过实践检验能基本适应浙江省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经济特点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与之相适应的严格规范的三级四层次的评级程序,以及动态评估与静态评估相结合、定量测评与定性评估相结合、历史分析与前景预测相结合、专业技术人员评估与专家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体系,特色十分明显,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严格规定从企业提出评估申请委托、签订评估合同书起,到评后跟踪监测、信用观察等八个严密环节的评估程序;成功开发了基本能满足浙江市场实际的四十五个行业的评价标准体系;研究开发了标准化的信用评估报告文本和风险预警机制;坚持信用评级业务的专业经营,严格规避因共同经营可能产生的利益驱动行为,保证了独立、公正和客观。

  2.准确信用报告、客观信息披露、及时风险预警。

  信用报告是信用服务机构根据采集的信用调查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按既定的评价要求和程序,对信用对象的信用要素进行定量与定性、静态与动态的综合分析,记录其信用轨迹、描述其信用状态、评价其信用趋势、警示其信用风险、预期其信用能力,客观反映信用对象的真实信用情况的书面报告,也是信用风险评价的集中表达形式、经济市场和人本社会的特殊商品和特定交往工具,还是市场主体和社会公民信用状况的鉴定证书。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JR/T0030.2)中明确指出:“信用评级报告应针对评级对象(发行人)的主要特点,就主要信用要素进行定量与定性、静态与动态的综合分析,揭示实际的风险状况。明确要求在评级报告中不应有误导性语句,要求声明评级机构和评级人员与评级对象(发行人)除构成委托关系外,不存在任何影响评级独立、客观、公正的关联关系,评级机构和评级人员充分履行了实地调查和诚信义务,有充分理由保证所出具的评级报告遵循了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评级结论是完全依据合理的内部信用评级标准和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未因评级对象(发行人)和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的不当影响改变评级意见。”显然,客观、公正、独立、真实、准确地预警、揭示和度量行业和评级对象的风险,是评级报告最基本的职责和功能,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职责所在。

  3.创造产品特色、创新业务技术、坚定民族道路。

  美国等发达国家长期形成的一套信用评级模式和程序固然有其科学性和借鉴意义,但如果因此而否定我们长期实践而形成的自我模式,既不科学,也不负责任。中国之所以是中国,而不是美国或西方,是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与西方国家的文化精神和市场发展背景完全不同,更何况我国本身地域辽阔,块状经济发展各有特色,区域经济十分明显,所以别人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照套,创造和形成特色才是正确道路。同时,不论是有形商品还是无形商品,抑或是信用评级信息产品,其生命和价值在于适销对路并得到最大化的市场认同和使用,如借款(信贷)企业评级(主体评级)产品,必须得到商业银行的认同并被使用;债项评级必须得到广大债券投资人的广泛接受。信用评级实质是多方市场主体共同完成信用交易的共同选择,是帮助解决多方信用交易主体出现交易分歧的最有效手段。关键在于树立信用评级的规范、准确和公信,及时为市场交易主体提供风险预警,真正体现出合作共赢的市场本质。

  多年来公司创立的以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为主体,以借款企业主体评级为核心的评级模式和评级特色已跑赢全国,跑赢市场。公司创造的特色评级模式为保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的执行和评级产品的质量与公信,发挥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公司自主研究和开发了较为科学的信用评级模型和评级软件,业务手段和业务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是全国同行中较早建设数据库的信用服务中介,信息在库时间、在库企业数量、在库企业信息量和数据库功能等方面,在全国同行中都处于领先。在库信息时间达10年以上,在库企业60000余户,1000余万条信息,具有评价、查询、报告、教育指导等诸多功能,为政府公共征信系统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补充,为社会信用交易提供了有力的信用信息支撑平台,为社会信用意识培育和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教育、指导的窗口,更加使我们坚定了走民族信用评级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4.责任发展并举、业务指导并重、实现社会效益。

  就一般企业而言,在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基础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但以社会信用建设为己任,为社会提供信用信息产品的信用评级机构,除拥有一般企业的天性外,更具有道义上的天性,公信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评级业务开展过程中,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必要时社会效益应重于经济效益”,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高于一切。杭州资信评估公司和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一直来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重、经济效益为辅的行为理念,较好地处理了评级业务开展中利与义的关系。据统计,公司成立十五年来,累计上缴国家税收近900万元。同时,平均每年为300户以上经营和信用能力较弱的企业提供无偿信用服务,最多一年达481户,就经济利益而言,估计每年放弃的收入达几十万元,甚至近百万元。

  长期以来,公司还在经营理念中融入承担多元责任的内容(如评价、指导、培训等),积极加强产学合作,营造“学习研究型”的企业文化。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携手,成立信用评估教研室,继而开发信用管理专业并于2007年正式招生,开设信用专题讲座,参与人才培养;在与各信用交易机构密切业务合作的同时,公司的专业评估人员前往省内各地市的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级的岗位培训,并以讲座等形式传授信用知识,累计培训人员数量达几万人次,提高了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增强了社会信用意识;在《浙江金融》杂志上开辟《信用论坛》专栏,构建宣传信用知识的平台,以公开杂志和专业文章为载体,为打造“信用浙江”、“信用杭州”和构筑社会信用体系不懈努力。在机构运作中,制定具体的社会责任目标:演绎“经济警察”的角色,客观公正风险评价和信息披露,防范信用风险,促进经济发展。强化机构自身的道德规范,开展科学、严谨的评级工作,在对受评对象开展评级分析中暴露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准确地反映,提出意见与建议,指导、帮助客户改正、改进或完善,帮助客户提高和增强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能力。负责起草已正式发布的《浙江省企业信用管理标准(试行)》和《浙江省信用服务行业服务标准》,为浙江省信用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推动与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供了基础平台。

  5.导入阳光工程、接受社会监督、树立社会公信。

  产品的生命在于在应用中充分体现其价值,拓展信用评级产品应用市场与领域,显然是信用评级机构持续发展的生命。但基于信用评级产品的实质是信息产品,属于无形产品,产品中的道义因素占比较高,不能像有形产品能给消费者直观展示质量和性价比,这决定了信用评级产品市场拓展不能按一般产品的惯例,即不在终极产品销售,而是在制造产品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与应用)、制造产品过程(评价程序的设计与实施)中,让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公司产品的制造技术、制造过程、制造依据,从而达到追求和接受消费的目的。

  实践证明,将阳光工程导入信用评级机制,效用十分明显。公司始终坚持在评级指标制(修)订过程中,主动走访和广泛征询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主动邀请信用供给者参与评级规范、评级标准、评级报告、风险预警机制等的制定,监督执行情况,质询执业的独立规范性、作业的客观公正性和风险预警的准确及时性。一方面,有机地将相关行业的监管理念、监管思路、监管重点等融入到评级体系中,使评级体现行业特色,并自觉接受监督;另一方面,充分集中了风险承受者的交易理念与政策、风控意识和愿望,保证了评级产品的质量与公信基础;第三,有益地将评级产品推广和应用到相关行业的监管和市场行为、市场交易当中,如在相关建设项目招投标中被认可和指定,从而拓展了评级产品应用领域,增强了评级产品辐射能力,有效保证了信用评级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意义发挥;第四,确保社会公信的逐步树立和行业地位确立:公司在2005年度和2006年度分别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杭州市中介服务业示范企业(机构)”,同时公司总经理和总经理助理分别被评为行业标兵;担任浙江省企业信用促进会信用服务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单位;被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邀请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标准——《企业征信数据元及采集格式》和《信用评级违约率数据元及采集格式》的起草和修订,并作为起草小组的全国四家机构之一;被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和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认定具有浙江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资格的两家公司之一;系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唯一指定的“浙江省银行信贷诚信企业”评比中介指导机构。

  6.拓展服务平台、推动服务增级、承载建设重任。

  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信用评级,制造出更多更好的评级产品不是终极目的,而是社会信用意识的培育、信用知识传播、信用管理应用、信用制度安排、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必要的载体。通过信用评级,可以达到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全民信用意识和信用知识,发挥机构专业特长和人力资源专长,更多更好地提供信用延伸服务(如培训、编印和赠阅信用知识读本、开展社会咨询等),真正承载起社会信用建设的先行者、示范者和建设者的重任。为此,公司坚持以探索业务与技术产品的市场辐射与推广为己任,积极推动产品的创新和技术的革新,确立“意识培养、知识先行;市场培育、服务先行”的服务理念;结合信用交易者的客观需求,组织开发了信用、信用管理、信用评级、财务报告阅读、信用风险判断与评价等专题培训讲座,提供菜单服务,分赴全省各地免费开展信用知识与信用管理咨询、培训,编印并赠阅信用管理与信用评级知识读本;积极承担相关部门信用研究课题;投资建立设备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强大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并有条件地向社会开放信息查询;积极探索信用服务领域,参与政府、行业的信用教育活动和企业的信用管理活动,直接组织或参与高等院校的信用管理人才培养和信用知识传播;培育潜在和持续服务的市场。

  7.培育企业文化、实现以人为本、提升生活品质。

  培育和建立与公司社会目标、经营目标、员工目标相一致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公司深知企业文化对企业和员工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探索,不断实践,确立了“学习研究”为公司文化目标,将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职业素养高、社会责任强、业务能力硬、生活品质高的学习研究型和谐团队确定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为每位员工量身定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职业与专业定位,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与讨论,外派学习和实习锻炼;定期召开公司和行业等信息通报会,为员工培训和提升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公司内部建立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女工委员会、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等组织,薪酬制度由各个层次的员工代表组成员工薪酬制度制定小组集体制定,依法依规健全员工的系列社会保障机制,关心、关注和重视员工的政治生命、个人发展、公平待遇、生活品质,努力实现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为社会信用建设培养先行者、示范者、指导者和建设者。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信用浙江 00013 独立规范 客观准确 公正公信 承载信用建设的重任 2007-12-26 浙江日报000132007-12-2600032;浙江日报000132007-12-2600033;浙江日报000132007-12-260003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