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8版:浙江交通·2
3  4  
PDF 版
· 一场永不休战的战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7年12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一场永不休战的战役
九项“战术”构建浙江长效治超机制
  超限超载车辆被称为“掠夺性命的武器,道路设施的天敌”,因此“治超”两个字,每一个都力拔千斤,它事关浙江“平安交通”的建设,事关行驶在浙江高速公路上的每时每刻每个人的安全,事关“高速公路”这一重要公共设施的维护保护。治超,是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而战,当然也是保卫那些驾驶超限超载车辆的驾驶员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治超被称为是一场战争,是因为“治超”是各个部门的协同作战,布局宏大、组织缜密;“治超”像真正的战争那样艰苦卓越,自始至终充斥着人力、物力、智慧、勇气的较量,治超人则经受责任、使命、利益和生死的考验。浙江治超人也真正将“治超”这项工作当作“战役”来对待,其统筹、布点(站)、出动四千多治超人,全天24小时不放松警惕、无松懈地坚守在长达九千多公里国省道公路线上,进行了三年多的鏖战……从工作强度、地域广度、时间跨度上来看,“治超”都不亚于一场艰苦的战役。

  由于“治超”是一项长期性的治理工作,所以“治超”工作中应用的各种战略战术不但要有时效性,还要具备长效性,才能在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前提下,为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让治超工作成效明显,并能得以扎实有序地推进。

  源头治理 釜底抽薪

  源头治理,对于超载超限的违法行为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国家九部委在《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中指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源头、巩固成果”为长效治超的基本方针。源头治理是标本兼治的关键。浙江治超的源头治理内容按照《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加强运输市场的源头的监管力度,减少超限超载车辆上路,具体由运管部门实施源头治理工作。

  浙江省治超办领导始终认为源头治超,关键是管好大的货源企业和运输企业。例如杭州根据公路运输实际,治超部门确立了“源头治超,不让超限车辆出厂门”的治理思路,运用多种形式上门向重点企业、运输大户宣传超限超载运输的危害性和治理的必要性,同时运用联席会议的形式,与这些企业负责人签订源头管理协议书,促使企业主动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杜绝车辆超限超载。

  联席会议由政府部门牵头,有公安、工商、物价、质量监督等政府部门参加,邀请日运输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大企业、龙头企业参加。会后,治超部门一一上门,帮助这些企业建立并落实由企业储运部实施的“不让超限车出厂门”的制度。为防止超限运输出现反弹,治超办还深入到这些企业,帮助企业建立预防超限车辆出厂上路的长效管理机制。

  法治规范 战斗纲领

  正如浙江治超的卓越成效可以用数字来说明一样,浙江治超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机制也与数字紧密相连。2007年初,浙江省交通厅出台《关于建立治理超限运输长效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确定了治理超限超载的长效管理体系的六个目标,即建立健全科技超限运输管理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超限运输监控网络,建立健全科技治超机制,建立健全舆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治超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规范执法机制。在落实过程中,继而提出六项措施,通过完善超限运输管理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制度保障;联合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强化综合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超限运输检测站建设;提高超限运输管理科技水平,完成三大系统的推广应用,强化科学治超;加强教育培训,强化治超执法队伍建设。

  自2004年全国集中治超开展以来,浙江治超工作坚持部门配合,始终保持路面执法高压态势。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以路面集中执法和源头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集中治超工作,确定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源头、巩固成果”的十六字方针,从法规建设、组织保障、经费保障、舆论监督、人员保障、装备保障、联合执法等方面入手,做到了“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宣传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装备到位、措施到位、预案到位、保障到位”的“十到位”。

  组织管理 责任追究

  浙江不仅建立健全全省、市、县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超限运输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治超责任状。同时完善超限运输管理组织机构,各级公路管理机构明确或设立超限运输管理部门。

  自2004年全国集中治超开展以来,金华市政府就专门成立了以分管秘书长为组长的治超领导小组。2006年则根据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动,金华市政府专门对治超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专门增加宣传纠风部门为小组成员单位,加强对全市治超工作的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并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治超工作机构不散,力度不减。金华市政府也充分发挥组织者、协调者、和实施者的角色,积极策划,精心组织,多次召集所在地政府领导布置治超任务,协调治超人员、治超经费等问题,较好地保证了该市治超工作深入、有效地推进。

  杭州公路路政支队负责全市7000多公里公路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近五年来,经手处理路政案件10万多件,没有发生一起因处理不当引发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没有出现一起有关行政复议变更或行政诉讼败诉案。

  廉政建设 整肃“军纪”

  浙江省正在争取尽快出台政府规章——《浙江省超限运输管理办法》,将交通、公安、经贸、工商、质监等各部门有关职能通过政府规章予以明确和细化,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并为浙江治超工作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律体系保障。

  公平、公正、公开,是让治超执法真正产生效率的三大保障,为此省交通厅进行了有力、有效的廉政和责任制度规范。

  为规范站点执法,省交通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治超”检查站(点)联合执法有关事宜的通知》、《关于加强治超检查站(点)卸载管理的意见》等制度。针对执法过程中,各地处罚幅度不一的问题,下发了《关于印发浙江省公路超限运输处罚标准的通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对处罚标准进一步明确量化。为加强治超站点的管理,又出台了《浙江省超限运输检测站管理办法》,从职责、建设、人员与装备管理、执法检查到文明建设等各个环节都进行统一规范。为确保一线执法人员人身安全,省治超办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安全管理的通知。

  文件出台,只是制度规范的第一步。为确保文件有效落实,交通与公安等部门召开协调大会,研究、部署联合打击暴力抗法行为,全面展开文件落实的动员工作,让规范执法精神渗透到基层。

  强化监督检查,也是规范制度、确保依法治超的必要前提。省治超办开通了24小时治超监督投诉电话和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工作,及时做好情况反馈,把事后查处变为事前监控,切实净化执法环境。三年中,省治超办接听、处理咨询举报电话6000多个,接待、答复来信来访200余件。

  队伍建设 精兵策略

  浙江治超以来,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强化治超执法队伍建设,以培训班、轮岗等形式,使全省治超队伍素质又上了新台阶。并对全省范围内治超站(点)、流动治超队伍进行法规、法律、廉政为主要内容的全员教育整顿。

  全省已有治超队员四千多人的浙江,通过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法治教育、业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规范工作程序,完善责任制度,切实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严格实行超限运输管理违法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超限运输管理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并对在超限运输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执法人员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科技治超 先进装备

  最近,杭宁高速长兴超限运输检测站反映,一个月内有四五辆超限车是通过信息系统被他们查获的。随着超限超载车辆跟踪引流系统在2005年的投入使用,浙江省在治超过程中,重点进行了治超站点网络建设和监控系统建设,形成以公路路政管理系统、超限超载车辆跟踪系统、路政执法巡查GPS定位系统和电子“全球眼”系统为主的内容齐全、操作方便、具有较大兼容功能、能够满足治超业务要求的信息系统,这为治超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在浙江省公路局路政监控指挥中心,路政人正感受着“全球眼”所带来的治超现场遥控管理网络化的便捷。全省治超现场执法、办公情况,以及执法人员拦车、执法动作清晰可现,执法程序一目了然。截至目前,浙江省公路局已经在20多个超限运输检测站安装了“全球眼”。由监控站、监控中心、“全球眼”系统平台、传输网络形成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对治超现场实现全面监控,为治超执法员提供治超站现场24小时不间断和不可更改的实时图像信息,以便获得直观、精确、有效、及时的治超信息。目前,全省治超巡查车已全部装上GPS卫星定位系统,能随时了解即时动态;全部治超站通了光缆,实现了实时图像随时传送;超限超载车辆跟踪系统联网运转,随时可查看违法车辆相关信息。

  2005年8月,省交通厅研究开发的超限超载车辆跟踪系统投入使用,通过一年多的维护管理和运行,该系统日渐成熟,并充分发挥了作用。实施对屡次超限超载车辆予以重罚,严厉打击超限运输车辆二次驳运,加强对超限运输证的管理,简化了现场执法人员的人工操作。为超限管理报表上报制度和超限超载信息抄告制度的规范化、快捷化操作奠定基础,并以此对多次违法超限运输车辆及驾驶员建立黑名单制度。嘉兴、湖州等地结合治超现场违法案件多,执法人员工作强度大等实际,在治超处罚案件制作范本的基础上,专门开发了治超处罚和处理案件法律文书制作软件,使制作处罚一般程序案件的用时,从原来的2至2.5小时,缩短到5至10分钟,既规范了治超执法行为,又提高了工作效能。

  目前,浙江省全面推广治超管理系统,提高超限案件办理速度。同时改进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检测技术手段,提高检查的效率与准确性。计划在2008年年底前完成省政府批复的21个固定超限运输检测站建设,2010年基本完成交通部规划的超限运输路面监控网络的建设。

  联动治超 跨省合作

  治超不是一项独立、封闭的工作,做好省际站(点)治超工作是全省治超工作得以稳定、深入、长久开展的关键,为此,浙江省充分考虑省际站(点)治超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通过加强与上海、江西、福建、江苏等邻近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积极研究相关措施,建立相邻地区信息互通制度和突发事件联合整治制度,有效打击了跨省运输超载车辆暴力冲卡、恶意堵塞公路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及时就有关信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召开协调会的形式与相邻省(市)进行沟通,争取其支持与配合,从而达到营造治超整体氛围的效果。

  浙江先后在高速公路上开展交通与公安联动治超,为保障治超管理机构的有效运行,省治超办还落实了联合执法运行机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各级交通部门要会同公安、经贸、宣传、工商、质检、安全监管、物价和法制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联合制定治超相关政策。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实行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加大力度,对违法超限运输实施严厉的打击,推进治理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治超网络 协调行动

  《关于建立治理超限运输长效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至2010年,基本完成超限运输路面监控网络的建设。治超网络的三大系统为:超限运输车辆查询系统、超限运输远程监控系统、巡查车辆GPS定位系统。

  这张治超网络用高科技手段织就,以治超站(点)为根据地,设置流动式超限运输检测站(点),加强流动巡查,以点带面,形成全面覆盖浙江交通主干线的治超网络。这张治超网络的形成,让超限超载车辆在浙江大地上寸步难行,从而有力保障了浙江的路桥安全。

  通过长达三年多的集中治理,浙江全省已逐步形成“卡上查、点上测、路上巡、面上堵”的治超网络。在此基础上,交通、公安等部门通过46处联合治超检查站(点),协调行动,在全省的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对过往超限超载车辆依法严厉打击,形成治超高压态势,从而让浙江的治超网络不管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均百密而无一疏。

  长效机制 越战越勇

  连续两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零增长,全省公路好路率比集中治超前提高3个百分点,为国家节省数亿元的养护资金,全省“大吨小标”车辆吨位回复率达到100%,平均超限率下降到5%以下……这一切,是浙江治超人用350万人次、一千多个日夜,在长达九千多公里的国省道公路上收获的辉煌战绩和累累硕果,他们用水滴石穿的坚韧,攻克了艰深复杂的“超载超限”;他们用卓越非凡的智慧,应对着层出不穷的难题;他们以厚重的责任感,治标更治本,根除隐患,展开“源头”治理工作;他们以强烈的使命感,迎难而上,愈战愈勇,并在实践中为长效治超建立起有效运行的创新机制。

  在建立“长效治超机制”这一问题上,浙江一线治超人员有着一致共识,嘉兴乍嘉苏治超站的张军杰与湖州高速公路大队的施明雄都这样说:“治超工作即使是稍稍一放松,都会激起强烈的反弹。”因此,长效治超不但是巩固治超成果的必须,也是长久保障浙江“平安交通”的必须。

  根除超限超载这颗毒瘤,消除威胁着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遏制破坏路桥等公共财产、建设成果的行为,需要“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决心、士气、大勇、大志。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日报 浙江交通·2 00018 一场永不休战的战役 2007-12-25 浙江日报000182007-12-2500013;浙江日报000182007-12-2500020 2